1949年后中国部分文献中出现的储安平与《观察》
--------------------------------------------------------------------------------
1949年后,曾经影响甚大的《观察》开始被人遗忘,尽管由它而来的《新观察》还存在,并且在当时中国同类型的刊物中它还是比较能说真话也受到读者欢迎的,而且它一直保持了它的半月刊形式,在1949年以后的中国以半月刊形式存在的刊物已不多见。
《观察》的被遗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共对这个刊物的态度,或者说反映了对整个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态度。八年抗战,五年内战,被战争的硝烟搞得疲惫不堪的中国人渴望安定,渴望和平,渴望能在平静的日子里建设国家,强大民族。国民党的专制和腐败深深地伤害了大批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心,他们开始向"左"看,他们无论在理智上对共产党作怎样的评价,但在情感上,在与国民党的对比中,多少把新希望寄托在了一个新执政党身上。
《观察》的被遗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共对这个刊物的态度,或者说反映了对整个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态度。八年抗战,五年内战,被战争的硝烟搞得疲惫不堪的中国人渴望安定,渴望和平,渴望能在平静的日子里建设国家,强大民族。国民党的专制和腐败深深地伤害了大批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心,他们开始向"左"看,他们无论在理智上对共产党作怎样的评价,但在情感上,在与国民党的对比中,多少把新希望寄托在了一个新执政党身上。
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历史的关键时刻,由于过分强烈的民族情感,使他们在共产党崛起的时刻,放松了对这个执政者本质的认识,也许是轻信吧,他们以复杂的心情回到新政权的怀抱中。然而,他们很快就失望了。1949年以后,对于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打击莫过于言论自由的废止,他们在国民党时期曾经享受过自由办报、自由办出版社、自由地批评政府的权利,虽然不断遭到粗暴的干涉、查封,但毕竟没有完全把言论的渠道堵塞。但1949年以后,这一切都消失了。接踵而来的肃反运动, 批判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批判胡风,批判胡适,使多少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开始怀疑自己所做的选择,这一切大概与他们曾经怀抱的理想大相径庭。
特别是对胡风的批判。胡风本是一个左倾的共产党人,但未经本人同意,公开刊布个人的私人信件已属不可理解,更进而以此定罪,怎么能不激起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反感呢?1957年,虽然大批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是在未识破共产党的"阳谋"的情况下讲了真话而惨遭不幸,但也必须看到,在1949年以后不到10年的时间里,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已经开始对共产党的所作所为表现了强烈的不满,他们要求更大的自由和民主,要求同人出版社,要求批评和监督政府的权利。他们不曾想到共产党会把事情搞成后来那样的结局,因为他们是善良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以言论政,即使有所过失,想必共产党也能够理解,国民党时期以言论政,他们至多也只能把你的嘴堵上,总不至将人身的所有权利都剥夺吧?然而,他们想得天真了,后来的结果,使大批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何以遭受如此灭顶之灾,但这一切恰恰发生了,差不多20年后,他们才重新获得做人的权利,然而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失去了最宝贵的年华,有很多人已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反右"的罪恶不在于它具体地迫害了一批知识分子(当然这也足以构成其千古之冤),而在于摧残了"士气",摧残了知识分子勇敢地批评社会、监督政府的勇气。"反右"的结果使中国整个知识阶层在很大程度上选择了以沉默来抗争的方式,而放弃了主动出击,大胆批评政府的权利,直到今天,这种烙印还深深地影响着一大批年轻的知识分子。虽然我不否认整个知识分子当中也有相当多的败类,是他们紧跟权贵,落井下石,使大批正直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受难,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一个靠武装斗争和严密组织起家的政党,对于民主的恐惧,这种恐惧的心理根源在于对自己所施行的一切的绝对不自信,对民主的恐惧是贪权的必然结果。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像《观察》这样曾经宣传中间路线,走第三条道路的刊物,自然也就不会有什么好的命运。
节选自 谢泳 《逝去的年代》之 [1949年后中国部分文献中出现的储安平与《观察》] [END]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