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Blogger

2006-12-21

[转贴] 众里寻他千百度 (滞留不归的美国)

...
2006-12-22 02:40

众里寻他千百度

作者:任斐艳

来到美国,才明白为什么很多人滞留不归。


星空下的困惑

每个人在年轻时,都会思考一些人生和信仰的问题。记不清有多少个大学□的夜晚,静谧的操场上,我仰望著群星,不觉惊叹于宇宙的完美无瑕。但究竟人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活著的意义是什么?人同这个宇宙有什么关系?

我饥不择食地阅读许多东西方的哲学著作,但都不能让我满意。我开始怀疑人类的智慧,因为历代的大哲学家都应该是聪明过人的伟人,为什么提供的答案连我这样一个平常的学生都通不过?

我 曾以为,人凭著理性和科学的进步,就能进一步地认识和完善自己。但我工作后看见的却是:在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人心似乎并不比几千年前好多少。生意场中充 满了贪婪、虚荣、欺骗、腐败,因为不这样就赚不到钱。人们都已经见怪不怪,以极快的速度跟上潮流,并以此为荣。很多人富了,却牺牲自己的良心和家庭。难道 物质文明的发展一定要以精神文明作代价吗?一个人,一个国家,若没有了信仰,将会陷入多么可怕的境地。但究竟哪里是乐土?离开中国,到美国去?听说美国也 是一个物质社会。但也有很多人一去不返,应该有一定原因。我于是踏上了这块完全陌生的土地。

滞留不归的美国

来到美国,才明白为什么很多人滞留不归。美 国虽然物质极为丰富,却没有极端的物质主义。人们推崇诚实、正直、善良和爱心。他们很有礼貌,较有同情心,也富有公德心。这其中的奥妙在哪里?逐渐地,我 发现,美国是一个深受基督教影响的国家。虽然不见得每个人都是基督徒,但美国的文化已经深深地受到基督教的浸染,基督教中的爱心、宽恕、诚实等品德已经深 入人心。

记得大学的时候初次接触基督徒,是从美国来的英语教师,工资只比中国的教师稍高一点。他们个性开朗、诚恳,有一颗爱 中国的心,喜欢和学生相处。在有些同学看来似乎有点「傻」,但我却很敬佩他们。虽然我不信基督教,但我认为他们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而甘愿过清贫的 生活,这样的精神非常可贵。

由于环境的缘故,他们不能公开地传福音,只是送了我几本圣经。但我每次读完《创世记》就读不下去了,因为感觉它 只是一个童话,甚至不如中国的禅宗那样玄妙深邃。于是,便下结论说:基督教只是一个很好的哲学派别而已,它与众不同的是把「神」这个绝对的概念加进去,所 以就能产生更好的效果。而且,只有那些无法解决自己困难的怯弱者,才会皈依宗教,找个精神寄托。像我这样的强者,用不著宗教来帮助。

到美国 之后,我开始经常去教堂,开始只是为了安静一下自己的内心,后来发现教会的男女老少看上去充满喜乐和爱心,似乎一点烦恼也没有。相比之下,我满腹忧虑,真 有点羡慕他们。而这时候我再读圣经,就读得津津有味了。圣经看似通俗易懂,其实充满了哲理和权威,□面的智慧远超过世俗世界里的智慧,如圣经教导爱是恒久 忍耐,要爱你的敌人,等等,这些话语有一种直透人心的力量。任何一种我所知的哲学和宗教都不曾给过我如此的震撼。

2006-12-15

2006 Bonuses Hold Steady at Milbank, Cadwalader and Cravath

2006 Bonuses Hold Steady at Milbank, Cadwalader and Cravath

Anthony Lin
New York Law Journal
12-13-2006

Bonus season for New York associates opened Friday night when Milbank, Tweed, Hadley & McCloy announced it would pay bonuses ranging from $30,000 for first-years to $65,000 for senior associates.

Cadwalader Wickersham & Taft on Monday announced the same range.

Meanwhile, Cravath, Swaine & Moore announced Monday a bonus ranging from $30,000 for first-years to $60,000 for senior associates.

The bonuses, the same as the firms paid in 2005, cap a year in which almost all major New York firms raised base salaries by $20,000 across the board, with first-years receiving $145,000.

New York firms have generally matched each other in total associate compensation, so other firms are likely to announce similar bonuses in the days to come. If so, total compensation for a first-year associate at a large New York firm will stand at $175,000. It will mark the first time firms have paid a higher first-year salary than in 2000, when the dot-com boom meant first-years received a $125,000 salary and a $40,000 bonus. But senior associate pay is still down from six years ago, when $100,000 bonuses were paid.

Milbank, Cravath and Cadwalader generally pay bonuses to all of their associates without regard to hours billed, but several firms peg bonuses to billable requirements, meaning only a handful will actually receive a full bonus.

Milbank is unusual this year in being first to pay a bonus, a move usually made by Cravath or Sullivan & Cromwell. Milbank Chairman Mel Immergut said the firm had wanted to time the announcement with its annual holiday party, which was held Friday night and during which administrative staff bonuses were also announced.

2006-12-07

你需要相信些什么?(一)


中国 > 评论

你需要相信些什么?(一)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许知远
2006年12月7日 星期四

他看起来有三十五六岁,留着短短的寸头,矮胖的身体正好挤进座位里。飞机起飞前,他一直在打电话,用的是摩托罗拉出品的"明"手机,谈话里充满了"市场份额"、"客户需求"这样的词汇,在饮料服务开始之前,他在读一位明星教授刚刚出版的《品三国》,吃完饭后,他靠在座位上闭幕养神,一颗接一颗、一遍又一遍的数他手中的念珠,厚厚的嘴唇轻轻的蠕动着。


在飞机上、在汽车上、更多的是在餐桌前,我听到了那些一分钟前还在讨论新的商业机会的人,谈起了他最近的五台山之行,或是他对于南怀瑾的看法。一些人还会提到,海南航空的总裁陈峰是一位佛教徒,年轻的首富黄光裕信奉天主教,青岛双星的领导人汪海甚至说出了"让观音为我站岗"……佛家、道家、基督教,或是那个笼统得谁也说不清的"国学",蜂拥而至。


这些谈话总是支离破碎的,在经过一翻缺乏逻辑的云山雾罩之后,它总是要回到那句感慨:"人还是不能没有信仰"。这种餐桌上的闲谈,蔓延到商业报纸与商学院的课堂上,人们抑制不住的要谈谈"心灵的问题"。


和这个潮流并存的是慈善业的突然兴起。社会企业家与企业的社会责任开始四处泛滥,我记得在一次拍卖会上,人们坐在铺着雪白桌布的桌子旁,一边喝红酒,一边观看幻灯片里山区儿童的那些充满渴望的面孔,耳边是《让世界充满爱》的旋律。我多少觉得,那空气里飘荡着某种煽情和虚伪。


我们是一个喜欢追逐风潮的社会。大约十年前,是经济学家们最活跃的时刻,"经济人"是如此时髦的词汇,一个认定是有主见的人喜欢这样开始讲话:"按照市场需求"或是"就本质而言,这一定是利益上的考虑"。似乎出于中国社会长期公有制带来的压抑的报复,人们四处公然宣称"自私自利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我们对于事务的视角都转化成经济式的,还记得人们曾经多么津津乐道于这样的说法:国家与国家间的竞争就像公司与公司间的竞争,总统就是首席执行官,利益的增减是唯一评价的工具……人们引用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为利己主义辩护,却很少提及他的《道德情操论》。


十年后,一切发生了慢慢的转变。这真是充满反讽的社会图景,在我们的少林寺方丈将自己塑造成首席执行官,将佛教遗产转变成市场价值时,那些一直挣扎在金钱世界的人开始大谈信仰与社会责任。


用"社会的价值失序"来做笼统的解释,是草率和懒惰的。现在,几乎人人都承认了这一点,昔日的意识形态已经失效,对金钱的崇拜只可以充当短期的替代品,人们需要些别的,以为自己的工作与生活赋予意义。而一些关于精神世界的空洞讨论于事无补。我们不可能将基督教真正移植到中国,也不可能回到古代中国,复苏我们的祖先的价值观。指责一个社会缺乏什么是容易的,给出一个所谓的解决方案也并不难,但真正的改变却必须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之上――你必须有一种充分的现实感,理解、同情这个社会的现状,试图改进它,并知道怎样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我甚至不该进行如此宽泛的讨论。我越来越发现,我们的社会中根深蒂固的单一性思维,妨碍我们建立一种健康、多元的价值观。那种浪漫主义的语调容易打动人,令人热血沸腾,却也容易导致我们对世界的简单化看法,并演变成莫名其妙的激进主义。


让我们回到最初的主题,把讨论的范围缩小到商业世界的对价值的渴求。商人群体对于宗教的热衷,除去盲从的成分以外,的确是因为集体性的精神资源的匮乏。在过去的三十年中,驱动今日中国商业世界形成的力量,主要来自于物质上的饥渴感,商人们往往是来自于社会边缘,被一种改变贫困的热望驱动着,开始了一场幸存者游戏,他们面临的是一个对新兴财富充满着不信任的社会环境,并深深的受制于政治力量的影响,进而发展出一种幸存者的商业哲学――人们用继续生存下去的疲于奔命,取代对于商业活动的意义的思考。当最初的饥渴感逐渐被满足之后,对于其中最杰出、最有成就的一些人来说,自我实现感与民族主义可能充当继续的推动力,伴随着中国进入世界舞台,它唤起的今日的自信和昨日的自卑,个人与民族的情感奇妙的混合在一起,它所提供的力量仍是强大的。但对于更广阔的商人群体来说,他们还需要一些新的价值观,来确信自己日常活动的意义,并给予自己不断的新的激励。


(待续)

《2006:中国纪事》

海归的面试故事

上联: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下联: 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横批:工作需要


中国 > 管理 > 特稿

征文:海归的面试故事

读者:葵花籽
2006年12月4日 星期一

刚回国的那段时间,互联网泡沫还有余势,洋学位含金量还是高居不下,找起工作来不是很费事。只是要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还是花了一番功夫。而且国内的公司,不论是外企还是国营,对海归了解太少,面试起来别有特色。


有一次一著名IT公司来电话要面试,说是E-Business业务部门招聘。这是我当初努力学习最多的内容。面试时间是早晨8:00在某酒店的餐厅里。搞明白原来老板是香港人,新成立此专项部门,需要业务拓展经理。


早早来到餐厅,老板已在里面吃着早餐,说因为时间已排满,只有早餐时间可以谈谈。然后按常例询问了我的工作经历和学历等等。整个交谈都是用带着港味儿的英文。随后介绍他想招聘的人应当是怎样的,令我最疑惑的是这个部门是做什么,从他的介绍中怎么也没有听出他想做什么,招聘来的人要负责怎样的工作。虽说公司名气大,但是国外已有前车之鉴,做不出内容裁起人来也会毫不留情,这种部门去得吗?于是大胆问了问老板如何看待E-business的前景。没有多少正面的回答,估计老板不屑被我面试,一定也在想这只海龟如此狂妄,敢给我出难题。


然后呢,面试结果杳无音信。


还有一次,去一个有名的消费电子类制造商那里,说是新产品什么部,似乎专门拓展新产品市场的。此老板很年轻,从板寸头到锃亮的皮鞋,一身干练的样子。挥洒自如地介绍该部门要如何把新产品介绍给目标客户,要找寻目标客户,建立关系……我奇怪为什么先有产品后找客户,这个公司虽然有名,但真的能创造需求,引导潮流?


一边谈话一边琢磨,发现对方的头向右偏了些,不知怎么我也就顺其自然将头向左偏了些,与他对正脸。过了一会儿,竟然又偏了些,好似毕加索的某幅画里的人物。我再跟着偏头似乎有些夸张。于是交谈开始不自然了。


终于谈完了,溜之大吉,还是不要去了。


又有一次去一个曾炒作的沸沸扬扬的网络公司面试,因为学习时赶时髦,总不忘以互联网为案例分析素材,所以到了老板面前仍可以滔滔不绝,谈论该行业的发展和缺陷。自己以为答得漂亮,结果老板来了句,你对国内的情况不了解。当时就愣了一下,我这只海龟没有离开国内太久,一年而已,充其量算是在洋人堆里游了个百米,就回来了。而且我谈的是互联网的特点和危机,还未就国情发表意见。况且各大网络的情况在国外也看得到,旁观者清,为什么就说我一定不了解呢。


接下来就是这位老板侃侃而谈,从大环境到自己公司的发展前景,谈到兴奋处就站了起来"我带你看看公司"。于是跟了他在办公室内巡视。先到了总经理的办公室,在玻璃幕墙里,在外面看如半透明的玻璃鱼缸,里面坐着个洋人,半秃着前额,胖圆的脸,一口十足的英国腔调。老板介绍说是来应聘某经理职位的,我用英文打了个招呼,看他十分高兴的样子,似乎对我能说英语很满意。然后就是外面敞开的标准办公室坐席,稀稀落落的,还没有坐满,表示他们还在扩张。我一向不太认路,不知怎么转转的就跟着回到老板的鱼缸里。或许这就是国情的一部分吧。老板又挑剔了些我的工作背景,然后按常规问了薪金期望值等等,说等通知。


感觉结果不太好,一方面这老板对我的见解不感兴趣,另一方面他的观点正是我曾经分析若干公司的典型问题。我一个被定义了"不了解国情"的人怎么能轻易改变他的观点,而他也不看好我。


这样,觉得浪费了一下午的我走进电梯。就在电梯关门的时候,一个半秃的人冲过来,我连忙按住开门键,是那位鱼缸里的总经理。按照英国人的习惯问了声好,老先生很意外,问我面试怎样。外国人是从不说不好的,所以我也说了好。简短的交谈了几句,居然发现他的家乡就在我的学校附近,老先生发现我从那里的学校毕业,顿时更加热情,居然说如果两个星期没有回复,可以直接打他的电话。


然后呢,我得到了这份工作。


《FT商学院》

2006-12-03

面对温家宝的提问 六位高校校长的可笑回答

面对温家宝的提问 六位高校校长的可笑回答
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2006-12-01
【看中国报道】总理提问:六位校长答非所问
  --谁能破解中国教育界的一大悬案?

湖南商学院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 谢茂拾   2006年11月20日9时许,国务院第四会议室。

  面对6位并肩而坐的大学校长和教育专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说:"有几个问题,一直在我脑海里盘旋。今天向大家求教。去年看望钱学森时,他提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我理解,钱老说的杰出人才,绝不是一般人才,而是大师级人才。学生在增多,学校规模也在扩大,但是如何培养更多的杰出人才?这是我非常焦虑的一个问题。"

  紧接着,温家宝又说出了另两个在心里盘桓已久的问题:各位校长、教育专家,我们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高校如何办出自己的特色呢?

  六位并肩而坐的大学校长和教育专家争先恐后答问。

  1、清华大学原校长王大中的回答

  清华大学原校长王大中说:"培养杰出人才的关键,就是教师。"并认为,德才兼备、学术一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当务之急。培养和引进并重,应设立海外著名学者引进计划,引进国外一流大学正教授和终身教授。

  点评:"培养杰出人才的关键,就是教师"。这话没错,但是他没有回答总理所问,而且他所提的解决教师问题的药方是片面的,他把引进国外一流大学正教授和终身教授作为了解决教师问题的主要途径。大家想想,培养杰出人才就只是教师的责任么?或者说就是教师可以解决的问题么?教师可以解决,还要你这个校长、你这所学校干什么?再杰出的教师,如果配上没有水平的校长和不能发挥教师水平的学校,他也只能是没有水平的教书匠。显然,王校长不但答非所问,而且是推脱责任,把多年来中国没有大师的责任推到可怜的教师身上。

  2、四川大学原校长卢铁城的回答

  四川大学原校长卢铁城说:"我同意王校长讲的。"

  点评:这等于没说,没有必要参加会议。

  卢铁城紧接着同义反复地说:继续将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举措加以实施,在国家科技布局中更好地发挥高校作用;进一步制定政策,建立和完善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共同育人的新机制,共建校外实习、实践基地;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研究生资助体系和助学贷款体系。

  点评:完全走题。他在一边说国务院总理的工作问题,一边说大学日常工作中应该做的一些具体事情,如果要把这些繁杂的事务都汇报给总理,总理不睡觉恐怕也顾不过来。

  3、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谈松华的回答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谈松华说:"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从大学开始,就太晚了。" 他主张要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贯通起来,研究型大学要和中小学建立更为密切的联系。

  点评:他把大学没有培养更多的杰出人才的责任干脆推给了可怜的中小学及其教师,反正大学没有错。他在讨好清华大学原校长王大中和四川大学原校长卢铁城。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贯通起来,将研究型大学和中小学建立更为密切的联系起来,这话没错,但是他没有搞清楚,总理问的是大学,而非中小学,中小学校长不在啊,不在当然可以欺负一下。大学没有培养杰出人才是中小学的问题,再傻的人恐怕也能辨别出真假。

  4、英国诺丁汉大学名誉校长杨福家的回答

  英国诺丁汉大学名誉校长杨福家演示幻灯片,从国际比较角度谈创新型人才培养。建议:改革高考考试方式和招生办法,高校招生凭高考成绩和高中表现录取;进行大学校长公开招聘的试点,严格学校财务管理、质量控制等制度;进一步建立导师制,适当控制班级人数;大力建设爱国求真、严谨求实、宽容创新的校园文化……

  点评:讲了国外的,很好。但是同样没有回答总理的所提的问题。总理问我们的大学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的原因,问如何培养更多的杰出人才。第一个问题他未触及,第二个问题,他一方面像谈松华一样推脱高校责任,一方面讲了一些表象,回避了大学应该在培养更多的杰出人才方面需要作的主要工作,没有讲现行教育体制如何使更多的杰出人才培养不出来,没有讲我们这么多大学校长和大学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应该如何思考和为国家尽力。

  5、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运清的回答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运清说:"1992年前,我到高校去,都愁眉苦脸;现在去,都兴高采烈。"还说:大改革、大发展之后,应该是大提高,高教战线要聚精会神、理直气壮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要严格教学秩序和内部管理,加大教学投入,改变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现状。

  点评:这是在吹牛,甚至是汇报假情况。"现在去,都兴高采烈。"这话将现在大学教师的苦恼和卑微处境全部抹杀了。他可能会见的都是校长书记,上级来了,校长书记不兴高采烈也不行啊,否则,你的位置不保。周运清会长不会去见老师。即使见,也是事先安排的,都是见的一些所谓有资源、有职位的官化教师,他们是体制的既得利益者,能不兴高采烈吗?周运清会长为了急于肯定高等教育的成绩,干脆将总理提出的问题撂在一边不管了!

  6、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的回答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说:"做大了高等教育,还要做强高等教育。"高校要从外延扩展转移到内涵提高的轨道上来。他建议实行"低速增长、稳步发展"的方针,宏观入手、微观发力,稳定推进"211工程"和"985工程",积极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形成多样化、分类型、分层次的高等教育体系。

  点评:同样答非所问。校长纪宝成似乎在以教育部长的身份汇报工作,现任教育部长的意见可能一定不小,因为他教育部长的职务还在,却没有能亲自去给国务院汇报,而是人民大学校长代表他汇报了。校长纪宝成对总理的问题完全没有涉及,他只不过在想: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见到总理可一生难得几次啊),从教育部长的角度谈教育,恐怕更能引起总理的注意。所以,校长纪宝成也浪费了总理宝贵的时间。

  可以说,六位校长和教育专家辜负了总理的期望,他在日理万机的情况下腾出时间听取基层意见,但是,一个人也没有作出正面的回答。

  我们的大学为什么"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我们的大学"如何培养更多的杰出人才"?一个悬案,我们中国的教育界能够解答它吗?

2006-12-02

[转载] 我所了解的上海人收入,讲讲周围人,都是小人物!


[转载] 我所了解的上海人收入,讲讲周围人,都是小人物!

[ 回复本贴 ] [ 跟从标题 ] [ 关闭本窗口 ] [ 刷新 ]

我所了解的上海人收入,讲讲周围人,都是小人物!

  1、大学里打工的,做家教最普通,25块一小时,每周4小时,每月400。

  2、做按摩的小姐,15块一个提成,平均每周服务30客人,每月1800。

  3、开出租车的,每月到手3000左右。

  4、大学里讲师,2500,教授没法算,出名的教授在外面兼职,钞票可比做老板还多。不出名的混到资历的在外面讲课也不赖。出门开个会500起价。

  5、中资民营企业,做软件,两年工作经验,到手2200,除去四金。年终分一个月工资当红包。半年集体出去玩一次。加班跟项目走。项目奖金一年收入不超过工资1/4。

  6、台湾企业,做销售的,管理了10来号业务员。一月到手3000,有四金,交通用公司车,通讯一月补助300,其余全无。

  7、香港企业,文员,到手4000,有四金,年底红包无,吃饭交通全自己出。

  8、国有大型企业,效益一般,到手3500,有四金,年底红包一月工资,逢节日发点劳保用品。其余全无。

  9、国有大型企业,效益好的单位,基本工资加奖金,加过节费用,名目太多,出四金后只能算年薪,大学生进去8万一年。一年不出国的地方能玩两趟,搞乱七八糟活动能拿点各种有价凭证什么的。一年不超过1万。

  10、公务员,大学生刚进去的,看地区一般和第九类差不多,福利名细更多,大都有各种过节费用,不定期根据工作重大进展发现金。好的单位饭贴一月1000,一年下来算现金收入12万。游山玩水随便算。2000年进去的住房基本都没了。  

  11、事业单位,比公务员差一级,看单位性质,无需财政拨款单位好点,能自营,中等的大学生进去一年到手7万,都是靠各种名目发,每月固定工资大约3000。

  12、中学老师,好点学校一进去分房,送电脑。工资不算高,2800到手一月。寒暑假带薪出游。主要收入是自己开小班。看水平,收入不定。总体算一年到手8万现金。

  我弟弟是pol.ice,大学本科:痕迹检验专业,刚毕业时当了2年巡警锻炼,然后进技术室现场勘查,至今6年工龄,年总收入约8万。

  我有个非常好的朋友,在上海六院骨科主任医师,在每月有手术的情况下,平均每月8千,没有手术就低点,经常去外地医院动手术,每次收入除去院方扣除约5千,一年约8至10次外出。工龄16年,硕士。 当然药商的回扣没人告诉我,据传是很高的。

  我本人在私营服装企业工作,设计工作,每月收入约6千。

  我公司的文秘是个应届大学本科生,月薪1500加两金。

  还有个朋友,2002年内蒙古大学毕业,先去的深圳,月工资2500,(IT业),9个月后来上海,工资4000,2004年11月跳槽至现在的外企,任媒体策划,月8000。上月的总收入达17000。

  这个朋友同一公司的客服部的女孩子们,学历大专工资月1500-2200不等。

  (1) 的士司机:一个月3000―4000不等。

  (2) 公务员:工资3500-4500不等,加奖金约共6000多,效益好的更多, 深圳pol.ice工资8000-10000。

  (3) 讲师:深职院。第一年年薪8万。深大约10万,其他的学校略少。

  (4) 家教:大学生家教每小时100元, 教师做家教每小时150-300不等。

  我在深圳做多了家教,也就30元左右,在职教师也就70元左右。我朋友深圳大学外语系,一个男教师,四川外国语大学硕士生,应该是在学校领导圈内口碑极好!混的很好。出外讲课200元每课时。

  不过深圳家教好象被中介控制着,真正老师能拿到的应该不到70%吧!

  (5) 国营单位:如三九,4000/月+ 奖金=6000多,本人99年本科毕业,一直在三九工作至今,每月工资就三千多点,从没到过四千,且本人是三九正式员工,惨啊!

  (6) 私营/股份制企业:如华为5000/月,中兴6000/月(这大概是第一年的收入),康佳4000左右,大专生很难上4000,一般2000。本科生很难上6000,一般3500(华为3500)

   研究生很难上10000,一般6000(华为 4500)我和同学都是入选211工程的重点学校毕业的,学计算机,毕业有四年了,做软件开发,大概5000到6000吧,估计以后没得涨了,超过 8000是不可能的。不排除突然赚大钱的公司比如 疼寻,UT ,本科毕业生也可以8K。但是工作几年大多数还是8K。

  (7) 银行,差点如四大国有:刚进来约年薪6万,深发展和招行约9万,我以前的GF在招行,第一年所有的收入加起来也没过5W,农行深圳分行科技,我合作过的一为女士,30岁一下,年薪12万以上。

  (8) 证券公司:至少8万每年,一般老员工5 万而已!

  (10) 出口:直接牵涉到业务谈判的,年薪不会少于6万。其他的不明!一般3500/M,我呆过几个搞出口的公司,整天跟外国客户混在一起的同事,不到4K!

  经理:年新5万以上,不会很高。部门经理很难拿到,一般至少是总级别,不排除好单位,工资高!

  (11) 关外破工厂:( 不专户口的)

  文员: 1200左右 包吃住

  一般工作人员大学本科(1800―5000不等)

  经理:年新5万以上,不会很高

  (12) 外资企业:显然比上海低很多

  我所知道的:富士康3000

  IBM硬盘事业部:7000

  新进能拿5000就不错了。
7000在IBM估计要到主管级别!

  爱莫生:7000

  凉宇:6000

  松下:7000

  这些都是我朋友在里面做。绝对真实!

(13)教师
一般的国家教师每个月工资在5000以上,高级教师都上了7000,加上各种奖金,普通教师一年大概收入为7-80000,奖金就要看地方政府了 ,有些高的一年奖金加起来上万,差的3000。公费旅游是每年最少一次,有出国游的。

  (14)医生护士

  阳光,博爱等一些黑店,收入狂高,10000小CASE,8000是混得差的,公立医院,刚进去也就可能4000多。老医生收入狂高。

  护士:合同护士一般在3000左右,刚近来1500-2000

  在编护士:3000-8000不等。没见过下3000的

  最后学历收入:

  深圳现在不是创业黄金时刻,学历成了第一年收入的重要标准。一般来说:

  大专生很难上4000,一般2000

  本科生很难上6000,一般3500

  研究生很难上10000,一般 6000

  以我在深圳呆过几个公司的经验来说确实如此。在深圳月薪6000以上的人,可能只占所有白领里面的1/5。工种不同,收入显然不一样。这只是一般情况!

  大致比比上海和深圳吧,说的不对,大家提:

  1、一般打工的,进私营企业的,深圳比上海高

  2、IT业普通人员,深圳比上海高

  3、外企,上海比深圳高

  4、国有大中型企业,上海比深圳高

  5、公务员,深圳比上海高

  6、公司中层,上海比深圳高N多

  7、公司高层,深圳比上海多

  最大的不同是在于上海外企和国有垄断企业很多,这些公司的收入不错;而深圳是民营企业比较多,小老板和有点小股的高层比较多

  打工的话,上海不错,如果能进国有垄断企业更好,但是谁能保证不是30年河东,30年河西?

  想创业的话,深圳不错,不过10个人创业,有1个成功就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