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Blogger

2011-05-28

中共历史学者重提“文革”和毛泽东的错误

中共历史学者重提"文革"和毛泽东的错误
(博[]讯北京时间2011年5月28日 转载)
    
    自\由\亚洲电台2011-05-28报导
     

    最近,中国经济学者茅于轼的文章《把毛泽东还原成人》再次在学术界和舆论界引发有关应该如何评价毛泽东的争论。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历史学者金冲近日在北京大学的讲座中也谈到了对"文化大革命"和毛泽东的评价。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金冲同时是北京大学的兼职教授。5月20号,他在北京大学的"文史大讲堂"讲座中回顾了新中国前三十年的历史。在谈到"文革"这一段历史时,金冲先生的主要观点是,毛泽东发动"文革",从他的本身愿望来说,是为了避免资本主义复辟。也就是说,是为了防止社会主义变颜色,毛泽东对中国的实际情况做了错误的估计。另外,金冲先生认为,"文革"时毛泽东犯了两个的严重错误。一个是把社会问题的严重性、甚至问题的性质判断错误,即错误地以为有些情况会导致资本主义复辟。毛泽东的另一个错误是他在文革中采取了发动群众然后放任自流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完全错误的。金冲指出,再加上当时全国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发展到了狂热的程度,导致全民内乱,带来巨大的灾难。现在 广州的时事评论人士杨恒均先生曾在网络博客上发表多篇有关"文革"和毛泽东的文章。他认为,讨论毛泽东发动文革的初衷毫无意义:
    
    "他这种观点其实不是他的,早就有人说。包括西方也有人说过。敢说一点的就说各种东西解释毛泽东为什么发动文化大革命?都没问题,都会拿出自己的理由。但问题是文化大革命实际情况造成了什么?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文化大革命是实际上是非常错误的。现在解释文化大革命总是从毛泽东的主观愿望出发,我觉得是非常无聊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灾难。我们用这方式完全能解决希特勒,希特勒是为了我们的人类人种的进化,这样解释好不好呢?"
    
    金冲担任副主任的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是中国共产党中央的一个部门,又有研究机构的性质。官方的人民网5月26号以《北大历史教授"文化大革命"毛泽东错在哪儿》为题,摘录了金冲在北大这个讲座的部分内容。金冲指出,有西方学者认为,毛泽东发动"文革"的原因在于权力斗争,这种观点是没有道理的。金冲认为,毛泽东的权力当时不存在受到威胁的问题。记者网络搜索发现,《人民网》2006年也曾转载中共中央文献室原主任逢先知的文章,分析毛泽东发动文革的原因,主要观点与金冲的观点同出一辙。另外,中国的互动百科上有关"文革"的解释里谈到毛泽东发动文革的原因时,跟金冲的观点也基本一致。杨恒均先生说:
    
    "现在很多人有各种解释,其实没有意义。因为你的史料还没有弄出来。毛泽东这一代人有个特点,就是什么话他都说过。民主他都说尽了。如果从他的意思上,从主观意愿上讲,我完全可以讲毛泽东说的民主比我们现在西方人都不差。说得比我们说得还好听。研究这样的我觉得应该要和后面的联系起来。不管是什么时代,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灾难。给中华民族、给国家带来巨大灾难的浩劫。"
    
    文革是1966年至1976之间,是毛泽东发动的一场政治运动,它的结束以毛泽东逝世和"四人帮"集团被捕为标志,又称十年浩劫,十年动乱。1981年,中国官方对"文革"的评定是,它是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美国罗切斯特理工大学历史学退休教授朱永德先生认为,"文革"对中国人性的影响是灾难性的:
    
    "邓小平说毛泽东有三七分。所以他是有错误嘛。毛泽东不论他的想法对不对,他的做法绝对是错的。他杀掉多少人?我觉得中国人现在的性格在文革以前和文革以后完全不一样。性格整个变了。文革让自己的人不能相信自己的人。家里的人不能相信家里面的人。"
    
    中国著名经济学者茅于轼4月底曾在网络上发表《把毛泽东还原成人》的文章,提到中国现在还是有人把毛泽东当作神,不允许人谈论毛泽东的错误。茅于轼先生指出,中国在三年大饥荒中饿死很多人,文革等历次运动也导致无数人死去,这些方面毛泽东的责任还没有得到公开全面的讨论和认识。这篇网络文章后来遭到删除。朱永德先生表示:
    
    "文革的时候可以说也是共产党革自己共产党同志的命啊。所以我个人感觉到,别的不说他把中国的人性搞坏了。现在再提倡孔夫子也好、再提倡儒家、再提倡仁义道德、再恢复宗教、再怎么样也好,很难。毛泽东严格说起来他是有贡献。反过来讲三七分对他来讲还恐怕是客气了一点。"
    
    中国左派网站乌有之乡正在征集签名,希望以"颠覆国家政权罪"和"诽谤罪"控诉茅于轼。有学者分析,中国现在红歌阵阵,民间也有一些思念毛主席的声音,主要是因为民众对现实官场的严重腐败现象不满所致。
    
    本文来源:自/由/亚洲电台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