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就好像这照片,眼里有,手空空 //@陈子建: 柏林墙,国际歌 //@感性的蛮子:特别伤感,特别在柏林,特别在雨天,我会一直把这个小册子带在身边,直到某一天,我们相信的东西能够实现,妈的不能哭出来!!! //@陈子建:真想大哭一场 @感性的蛮子:回到酒店,在桌子上发现这个东西。默默看了,应该是德国人送的,除了对这个国家充满感激还能说什么呢? (附图5)
@ZEEKO:不让说咱就只画图吧。(附图4)
财经网:【观点·博客·章文】半个世纪来这个体制为追求速度和效率,"目中无人"许久了。一次次冲刷高铁速度新纪录的"刘疯子"虽因腐败翻车,但他是深谙体制嗜好的。其实一点都不新鲜,当年的大跃进后来的"保八",本质上都一样。"没有强拆,哪来新中国",是了解国情后的大胆直言。
五岳散人:禁言的事情越多,将来的利息越重。未来不论多么不确定,这点我敢肯定,除非真有2012。
五岳散人:其实有句话我一直不愿意说:牛逼你还能比得上前苏联?这世界上最智能的火控系统都要有人去摁发射键,你能保证控制每一根手指头?
中国传统的儒释道,孩子是木偶,必须"听话",并贴上温馨的标签"孩子,都是为了你好"。 //@何超Vivien:儿童教育直接体现了整个社会的普世价值观。老师和家长都是成人世界的一份子。成年人制定规则并监督规则的实施,塑造他们认为"正确"的"合理"的孩子。在东方,太少人把孩子当作独立个体来对待。 @抓马宝贝:作为一所教育机构,我们不得不反思中国的教育。 抓马宝贝刚刚举办的论坛开幕式讲演中也相似的提到了少年暴力的事件,而正在论坛期间又发生了一一获救的事件。 教育戏剧的一大作用就是让所有参与者反观自己,随后做出反思。(附图7)
于建嵘:可恶!//@汪汪_小P孩:今天余杭区临平人民广场,一群执法人员,对自发来摆蜡烛向7.23温州动车事件默哀的群众强制踢翻蜡烛、进行驱赶!现场有位幸存者的母亲对突发的行为落泪不止,她哭着气愤的对这些人民公仆喊道:"如果你们的子女在这场灾难中,你们还会来阻止我们,还会用威逼的行为对付我们么?"
@抓马宝贝:#中英教育剧场论坛# 李婴宁:"我们的教育到底应该是怎样的?易中天曾经说,中国的教育面目可憎。我们明明知道现在的做法是不对的,但又不得不去这样做。" 除了不想改变,所有的招儿都用了:从众、凑合、逃避、漠视...掠杀孩子的想象力,等于谋杀一个民族的未来。当今中国,还能出"大家"吗? //@何超Vivien:明知不应为而为之?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多少这样自问的朋友为了孩子移民了?那些上不起私立学校,移不起民的中国人,怎么办?
贺卫方:【门槛比墙高】《新京报》28日发表采访宪法学老教授许崇德文章,许称特委会"不能轻易启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最高权力机关,给启动特定问题调查设置一定门槛是必要的。"我的天,从1954到1975年,从1982到2011年,前后52年从不启动,这门槛也高得太邪门了吧?要发生怎样的事才启动?!
冯小刚:离开新西兰,和这个赏心悦目的国家依依惜别。朋友包了饺子饯行,七天的相聚短暂又美好。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今宵离别后,何日君再来?这歌词是我心情的写照。一个与我毫不相干的国家,竟让我有些眷恋。回程的飞机上,心头一直在挣扎,无数次问自己:老了,死在哪儿?
@新京报潇湘泉:温州动车追尾"头七",警报不断。新京报明日头版:七日雨未绝 一天两预警。(附图8)
财经网:【望乡·博客·曾飚】大陆《环球时报》社论起了标题《高铁是中国人必须经历的自我折磨》,从语法到语义这位笔杆子相当纠结,可能喝了一晚上的浓茶憋出来的。其实为了节省版面,这个口吐白沫、"文格"分裂的标题用地道的中文,就五个字:"中国人活该"。我还要回家看看吗?(附图6)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