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Blogger

2012-06-08

爲麵包和自由?一代大師胡適為何死心塌地跟著蔣介石?

爲麵包和自由?一代大師胡適為何死心塌地跟著蔣介石?

在國民黨搶救學人計劃中,胡適是搶救首選。同時共產黨也開始爭取胡適,承諾只要胡適不跟蔣介石走,北平解放后仍讓胡適擔任北大校長和北平圖書館館長。胡適對此只微笑著說了句:"他們要我嗎?"臨走時他贈給北大同仁三句話:"在蘇俄,有面包,沒有自由;在美國,又有面包又有自由;他們來了,沒有面包,也沒有自由。"胡適跟隨國民黨,他的兒子胡思杜卻選擇留在大陸,最終自殺。

******************************************************************
胡适在1949年没有留在大陆,选择了一条先去美国而后返台定居的道路。胡适的选择不是盲目的,是有他自己对不同政权的评价作为基础的。正如他所说的"美国人来了,有面包,也有自由;苏联人来了,有面包,没有自由;他们来了,既没有面包,也没有自由"。回望历史,在今天看来胡适的选择更显得理性而可贵。胡适在20,30年代曾经有过一阵短暂的对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潮的好感,但在读到一位从苏联逃出的流亡者所写的回忆录后,他对苏联式的极权主义有了清醒的认识,曾经撰文把苏联式的极权主义与希特勒的纳粹体制归结为一丘之貉。从胡适的信仰看,他是个坚定的信奉个人主义的自由主义者,与新政权所强调的集体主义无疑相去甚远。道不同,不相为谋。胡适的去国远游成为必然。
 
储安平,另外一个著名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1949年选择了留守。他在建国后的命运人所共知,不予改正的中央级"五大右派"之一,六六年文革开始后最终不知所终。储安平建国后说过的一句名言是"民主在国民党那里是多与少的问题,而在共产党这里是有与无的问题",此话和上文中提到的胡适之语何其相似乃尔。只不过,他的话说得太晚了,醒悟得也太晚了。醒悟者如储安平而又迟于他的还有更多,譬如顾准,譬如李慎之,王元化等人。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