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Blogger

2012-07-05

官方媒体:环境问题不应控制舆论

官方媒体:环境问题不应控制舆论

2012-07-05

北京官方报纸刊登文章,批评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对热点新闻视而不见,被边缘化。也有官方媒体针对四川什邡钼铜项目引发的群体事件发表评论,呼吁各地政府在环境问题上,不应再有"控制舆论"的幻想。

北京出版的团中央机关报《中国青年报》星期三刊登的题为"有些事,无法假装看不见"的文章说,目前在中国,经常发生一种怪现象,有些事情,网络上议论纷纷,微博有图、有细节、有当事人诉说、有旁观者描述,可传统媒体竟不见半句报道。纸媒无字、电视无影、广播无声。当然,这种被传统媒体遮蔽的事,往往不是什么好事。

文章说,如今,常有人抱怨传统媒体被新兴网络媒体抢了风头,昔日党报官媒大报大刊日益被边缘化为非主流;而一度被视为边缘的网络论坛,却日益成为很多人心中的主流媒体,成为很多年轻人的主要信息来源。主流媒体和边缘媒体的角色对换,并非由于新媒体多么强大、微博多么万能,而是昔日的主流媒体在违背新闻传播规律的过程中,逐渐将话语权和主导权拱手相让了。

谈到今日中国大陆的传统媒体,现在杭州的原《中国海洋报》记者昝爱宗表示,

"在中国,传统媒体其实不叫新闻媒体。实际上是党报,党的喉舌,包括中国青年报在内的其实都是党的喉舌,党让他们报道什么,他就报道什么,偶尔在圈圈之内说一点大胆的话,但它绝对不能突破这个圈圈。其实意思就是说由宣传部来主导中国的传统媒体,它们要求媒体报道什么,不报道什么,媒体是不能违背的。"

文章还说,今年全国人大政协两会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接见海南省代表团全体代表时表示:随着网络微博等的迅速发展,每一个人都成为一个"通讯社",这对宣传部门是新的挑战。有点不好的地方就想捂住,反倒会越描越黑。现在发生问题的,大量还是第一时间没有权威声音,或者第一时间不准确,然后第二次第三次修补,造成一次次的冲击波,越弄越被动。李长春希望,转变思想,公开透明地应对。而国新办副主任王国庆在接受采访时,也批评过一些政府部门对负面新闻往往采取"捂住"而不让媒体公开报道的做法。他说,在信息传播还受到比较大局限的时候,瞒报还是可能的,但现在要想"捂住"新闻是越来越难了。昝爱宗对此评论说,

"李长春也好,新闻办副主任也好,他们都是说一些不痛不痒的东西,难道他不知道中国的媒体是不自由的吗?中国的媒体不能监督高一层的,比如像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它只能监督乡镇一级的官员,县级、省级,中央的官员他们就没有权利监督。你说这样的媒体能叫新闻媒体吗?"

中共党报《人民日报》旗下的《环球时报》7月4号也发表文章《希望什邡吃的这一堑是最后一堑》。文章说,从四川什邡钼铜项目立项动工,到部分群众抗议,到警察"驱散"他们,直到市政府最后宣布停建项目,一切似乎重回原点。但在兜这一大圈子的过程中,政府的公信力受到新的损害。客观而言,什邡事件的升级和结果并不等同于这个立项"百分之百错了"。该项目确实带来了大数额投资,也带来就业机会,如果环评可靠并且对什邡民众是可信的,它未必不是这座曾被汶川地震重创城市的一次上升机会。

但是由于当地政府前期对民众的沟通工作"不到位",造成了部分群众对该项目不了解、不理解、不支持。项目的决策程序显然有严重漏洞,属于不了解民意或者强逆民意的"冒险施工",因此整个项目最终只得一遇抗议又仓促停工。

四川德阳维权人士李宇就此表示,引发什邡民众抗议的钼铜项目,其立项和环评,开工之前都在悄悄进行,但传统媒体上不见报道,民众只能从网络上获取相关信息,

"这个报道肯定不可能从传统媒体上看到。 我最先知道这事情是从腾讯微博上面看到的。因为我在什邡哪儿有朋友,然后我就问了一下情况,大概就是这样知道的。"

《环球时报》的文章指出,各地政府应认真、积极对待每一次有可能引来环境担忧的工业立项,必须把实情告诉群众,依法严格进行听证,再不可向公众隐瞒情况,在环境问题上谁都不应再有"控制舆论"的幻想。 世界在变,中国在变,互联网在关注每一个角落以及每一个人的情绪和不满。在这种时候,为官一方切不可高看了手中的权力,切不可排斥舆论监督。

昝爱宗则认为,什邡民众的抗议迫使什邡市政府出于维稳需要,宣布停建钼铜项目,但事情不应该就此完结。此前,该项目的上马已经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应该追究相关官员的责任。

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林坪的报道。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