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包裝」的中共國留學生
報道 2012年12月18日
香港——在教育中介幫一對中國夫婦的兩個兒子準備的計劃中,包括了可能在申請美國大學的作文中出現的一個命題範例:"評價你取得的一項重要成就、進行的一項重大冒險,或面對過的一次道德困境。"
這個問題,他們也許已經問過自己。今年10月,《波士頓環球報》(The Boston Globe)報道稱,這對住在香港的夫婦周敬成(Gerald Chow)和何晏平(Lily Chow)對該名代理人馬克·奇姆尼(Mark Zimny)及其公司常青藤錄取計劃(IvyAdmit)提起了訴訟。
根據馬薩諸塞州一家法院的證詞文件,這對夫婦在兩年時間裡給了奇姆尼220萬美元,以為他以他們的名義捐給了哈佛(Harvard University)等精英大學,從而為兒子進入常青藤聯盟鋪平道路。
美國獨立教育顧問協會(Independent Educational Consultants Association)的執行主管馬克·斯克拉羅夫(Mark Sklarow)自弗吉尼亞州費爾法克斯發來電子郵件表示,"不幸的是,中國大眾對美國大學的錄取過程幾乎一無所知。對不道德的代理人和詐騙專家而言,要想哄騙、欺瞞並操縱一群全心全意為孩子打算的人,實在是太容易了。"
海外教育是門大生意,因此出現了越來越多以營利為目的的代理人和顧問,向學生和家長兜售諮詢意見,尤其是面向亞洲客戶。代理人一般直接與大學合作,而顧問一般獨立運作。
很難分清可以信任誰。有些代理人錯誤地標榜自己代表某些學校,有些則正當地與大學在國際招生上進行合作。
有些顧問許下不能兌現的諾言,有些則提供誠懇的關鍵意見。而且,讓事情更複雜的是,各個國家的錄取體系截然不同,一如它們在使用代理人上的接受程度。
在美國,大學給招募學生的代理人付費一直是非法的。但在澳大利亞、英國和加拿大等國,代理人的使用是合法的。一些有名的學校,比如悉尼大學(University of Sydney),還會提供國內外代理人的建議名單。
根據國際教育協會(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的說法,2009至2010學年,中國超過印度,成為美國大學本科留學生的最大生源地。而在2011至2012學年,美國的中國學生人數比前一年增加了23.1%。
斯克拉羅夫稱,中國對海外教育的興趣已經出現"爆炸性增長"。幾代人以來,其他一些亞洲國家一直向海外輸送大量學生,但對許多中國內地的教育者和家庭而言,這還是件新鮮事。
家長急於將子女送去海外,但他們可能缺乏申請過程所需的語言技能,也不了解西方的實際情況。
斯克拉羅夫說,"結果就是,不道德和不誠實的中介利用這些家庭的焦慮情緒,用相當荒謬的不實承諾來招攬客戶。"
教育諮詢機構Zinch在美國和中國設有辦公室,該機構2010年發佈的報告稱,申請美國本科課程的中國學生中有80%使用了代理人,他們當中許多人沒有獲得認證。報告將高度的不誠實行為歸咎於代理人的使用。該研究包括了對250名中國高三學生的訪問,稱90%的推薦信不是教師撰寫的、70%的作文不是學生本人撰寫的,而且50%的成績單是偽造的。
為了變得更透明,諾丁漢大學(University of Nottingham)上個月成為公布支付給代理人的費率的首家英國高等教育機構。該校在中國寧波和馬來西亞吉隆坡的郊外擁有分校區。
諾丁漢大學的留學生招生主任哈麗雅特·馬修斯(Harriet Matthews)在聲明中稱,讓未來的學生知曉所有的實情是很重要的,包括與學校合作提供諮詢服務的代理人的信息。
通過電子郵件,諾丁漢大學的國際辦公室主任溫琴佐·拉伊莫(Vincenzo Raimo)說,"在留學生來到英國的過程中,代理人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希望這一舉措也對他們有所幫助。"
數個國家對這些中間人制定了行為準則。今年4月,澳大利亞、英國、愛爾蘭和新西蘭共同發表了《倫敦聲明》(London Statement),給教育中介列出了道德準則,但該聲明並不具有法律效力。
牛劍留學諮詢公司(Oxbridge Applications)只提供針對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和劍橋大學(Cambridge University)的服務。該公司亞太區董事總經理簡·韋爾什(Jane Welsh)說,公司的顧問從不承諾一定能申請成功。
她在倫敦通過電話說,"因為你也不知道能不能錄取。你能做的,只是給予學生適當的指導。顯然世界上是有些有錢人,而且在任何一個行業里,都有些人相信錢是萬能的。但是這在牛津和劍橋可行不通。"
韋爾什說,公司的顧問提供申請、面試、課程選擇及課外活動的相關建議。
她說,"有些情況下,老師們不知如何讓學生做準備。我們則會填補這些空白。"
住在香港的貝蒂·欒(Betty Lun,音譯)在電話中說,當她18歲的兒子艾德里安(Adrian)想去英國讀書時,她並不是很了解英國的教育體制。
她說,"孩子上的是本地學校,我們不太了解國外的大學教育體制。"
一位朋友推薦了一家名為學術與繼續教育公司(Academic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的私人企業。該公司的職員研究了艾德里安的成績單及其前景,建議他去英格蘭完成最後一年高中學業,以便進入好大學。最終,艾德里安被華威大學(Warwick University)錄取,明年入學。
貝蒂·欒說,"對我們來說,這一切都很好,也很簡單。"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