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播出禁片"v字仇杀队" (V for Vendetta) 引发网络涟漪
被中国禁播的电影不在少数,为什么央视播出一部被认为是禁片的电影会引发如此大的反响?让我们还是首先来看看影片的本身, " v字别动队"是美德英在2006年合拍的一部未来题材的电影,讲述的是在一个虚拟的未来,受极权高压统治下的英国,人民备受疾病、恐惧、饥荒的折磨,外国人、同性恋者和反对当局的人士被秘密警察抓进集中营处死,这时,一个带着盖伊 福克斯面具的神秘英雄人物V出现了,为了推动改变社会,他不惜以激烈恐怖的复仇手段挑战当权,最终炸毁了象征独裁统治的国会大厦。影片改编自一部同名漫画书,制作人员几乎是电影"黑客帝国"的圈套班底,其中包括饰演女主角的是中国影迷熟知的未来奥斯卡影后娜塔莉•波特曼。影片也保持了绚丽诡异的未来派风格,动作、画面的制作上无一不称得上是高水准。
由于影片涉及种族、宗教、极权政治和恐怖主义等多个敏感话题,因而自发行之初,就在世界各政治社会组织毁誉参半、引发不同的反响,有报道指中国禁止该片的原因是因为电影带有极强的政治隐喻性。
从各种影评反应来看,影片之所以受到观众的喜爱,除了其制作精良、情节迭起惊悚引人入胜外,故事所激发起的政治思考似乎更加吸引观众。一位中国的观众这样形容自己的感受,他说"自由的烟火绽放的瞬间,忽然泪流满面,没什么比希望和自由更值得追求和期待,面具下的每一张脸,都充满着对未来的渴望,你我亦如此"
电影中的曾经轰动一时的经典台词,再次被网民们翻找出来传抄转发,比如"人民不应该怕政府,政府应当怕人民。"再如"正是你我的恐惧和默许助长了政府的暴虐。"和"思想是不怕子弹的""这个国家需要的不是大楼,而是希望。"等等。见仁见智,电影中这些直白赤裸的台词在网络流行,反映出观众"与我心有戚戚然"的感受。署名胡紫薇的网友说,这是一部重要的电影,对中国人尤其是。它富有诗意地描绘了暴政的本质,暴政对人类尊严的荼毒以及反抗者对于暴政的极大蔑视和玉石俱焚的复仇。作为极权国家的人民,看到这部电影,很难不引发内心的触动。"
中国著名的维权人士胡佳也推文表示,这部好片子现在这个形势下放映太合时宜了。独裁者、牢狱、秘密警察、媒体控制、人祸横行、清除"异端"…… 恐惧、逃避、质疑谎言、战胜恐惧、反抗、推翻暴政…… 中国的专制者和公民也是如此关系。
如此直白的台词、如此同声共鸣的民众反映,似乎解释了这部影片之所以六年来一直被中国官方禁播的原因。但为什么央视在此时几乎没有删节地播出该影片,是否是当局有意对外透露某种信息,抑或仅仅是广电审查中出现的一个纰漏?网民在惊诧意外地同时,纷纷揣测热议其中缘由。
署名金小新新的推友说,CCTV这种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地方播出这个片子肯定不是失误,肯定是在释放一个信号。很多评论在质疑中表现出对政治解禁的些许谨慎期望,申晨说, "很意外在央视无删节的播出,感觉有一堵墙正在松动,有一扇门正在打开。自己打开,很好。"电影风云榜说,"播出时一刀未剪。莫非有些事已经在潜移默化中慢慢改变?" 更有乐观者干脆直接预言变化。tomshy说电影在cctv6播出,加上近期全国各地反腐动作频频,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强硬态度,种种迹象表明这个国家会发生大的变革。
但也有些网友对此不以为然,kaifeng说CCTV6放一个V字别动队大家就激动了?high点是不是太低了?太一厢情愿了吧?秦淮孤月说 CCTV6正在播放的《V字别动队》,通常译作《V字仇杀队》,之所以把"仇杀"改成"别动",是在劝诫义愤填膺的观众莫要行动么?
众多评论更多的是谨慎和观望,有网友说,"又一轮喧嚣,由此联想到政改,体制内媒体的一些人,一些团队,在夹缝中蹦出的小机巧,小聪明,也许可悲,甚至可笑,但严冬漫漫,一点小火苗的温暖,也好! "署名哑亭的网友发表博文说,"但凡还保持清醒头脑的民众会知道,央视播出这部 "自杀"性的影片不能说明当局有任何改良的意图,因为当局的毒裁本质不会改变。""我们当然也不能指望一部影片就能唤醒沉睡了几十年的国民,因为当局的洗脑手段可谓是登峰造极,谎言、暴力、胁迫无所不用其极,而且充斥生命中的几乎每分每秒。"与之持类似冷静观点的包括胡佳,他推文说,"享受影片本身,不必对播放动机有何积极联想。"
的确,播放一部禁片也许有各种机缘解释,不必一厢情愿地过度解读,但在遭禁正常、解禁成为新闻的时候,其状况本身就存在问题。而民间对解禁电影如此热烈的反应同样是在向当局传递信息,正如民众对十八大后大到官方反腐、小到兰州法院撤销指控陈平福的热切反应一样,其中多透射出的民意民愿,未知习李新一届领导人可否感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