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要出大事?150輛武裝巡邏車屯兵街頭
北京風聲鶴唳 150輛武裝巡邏車屯兵街頭
5月11日,中共半官方媒體中新社報導稱:針對當前嚴峻複雜的反恐形勢,北京警方5月11日晚間宣佈,從5月12日9時起,由150輛首都巡警武裝巡邏車組成的專職武裝巡邏力量開始運行。每輛車組按照9名警察、4名輔警的標準配備,將持槍長期駐守京城重點大街。
北京警方還稱,此次組建巡警武裝巡邏專職隊伍,最大限度地將警力「固化在街頭,控住街頭、守住街頭」。啟動巡警專職化武裝巡邏機制,就是要以最強硬手段打擊各類暴恐活動。
華府中國問題專家石藏山曾表示,中共軍隊近期三次集體發聲,表明習近平已經基本掌控了軍權,接下來,作為反暴恐活動的日常主力,中共武警和公安能否聽從習近平的指揮調度,將成為中國政局的焦點。當習近平反暴恐措施準備就緒,他有絕對把握情況下,中南海或將再次拿江澤民集團大開刀。
江澤民再「不被露面」釋信號
5月5日,習仲勳好友、陝西省政府原視察室視察專員左文輝因病去世,官媒報導強調習近平、胡錦濤、朱鎔基等唁電,卻未見江澤民的「蹤影」,釋放江失勢的信號。江澤民之前現身揚州、上海,均遭大陸媒體封殺,只有海外江派媒體報導。
在此之前,3月末,江澤民趁習近平出訪歐洲之際,「露面」央視56秒之外,流竄至深圳為茂名PX事件背後撐腰,隨後,大陸接連發生平度放火焚燒村民、建三江打壓為法輪功維權的律師、茂名血腥鎮壓等大事件,並且中共35軍頭也史無前例地公開表態挺習近平,中共面臨空前的危機,詭譎升級,局勢緊張。
連發3起暴恐事件 逼近大變臨界點
此前,北京時間5月6日中午11:30許,廣州火車站發生砍人事件,這是繼3月1日昆明血案和4月30日烏魯木齊爆炸之後,2014年發生在大陸火車站的第3起暴力恐怖襲擊。
廣州血案當晚,中共公安部部長郭聲琨突擊巡邏湖南長沙火車站。同時,中共公安部副部長傅政華及姜良分别急往铁路北京站和上海站巡查,凸顯中共當局恐懼北京和上海火車站也爆發類似暴恐襲擊。
4月25日,習近平在主持中共政治局會議時提到「暴恐活動不是民族和宗教問題」,是各族共同敵人,要使暴恐分子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習近平講話剛落,海南三亞4月27日凌晨2時許,一夥手持1米長大刀的光頭人,從街頭到街尾對沿街門面、汽車及其他一些桌椅進行「掃蕩式」破壞,據悉參與打砸的人數在12人左右。
習近平在4月25日發表反暴恐講話之後,很快飛赴新疆,並深入「暴亂重災區」喀什。在習近平訪問新疆最後一天,4月30日,烏魯木齊火車站發生爆炸事件。據官方消息,暴徒也是持刀亂砍殺無辜百姓,同時升級為爆炸事件。
中共「兩會」前夕,3月1日晚22時,一夥統一著裝戴著黑麵罩訓練有素的凶殘殺手,手持刀具衝進昆明火車站廣場售票廳,一路見人狂砍。外界很多輿論將昆明砍殺事件幕後的策劃者指向江澤民集團,消息稱,原本江澤民集團精心策劃在昆明等5個城市同時實施恐怖襲擊。但在昆明事件中,暴徒被擊斃了4人,導致其他城市的襲擊沒能發生。
據悉,江澤民集團同時策劃的這5起恐怖襲擊事件,是通過收買武警和黑社會暴徒,精心安排系列的「報復社會」行動,當多個省份都發生這樣的慘劇,所有的國際和國內輿論都會譴責當權者。習近平會因此倒台,江派會順勢上台,「糾正習近平的錯誤」。
中國問題專家趙邇珺認為:現在,外界並不能確定烏魯木齊暴恐事件和廣州暴恐事件是不是江澤民集團在背後策劃的,但是,隨著近期發生的暴恐事件增加到三起,其累積引發的暴恐效應已經逐漸逼近臨界點。中國時局大變在即,種種跡象表明,中共公開大分崩局面可能很快就會出現。
6.4前夕局勢緊繃
「六四」25週年前夕,大陸各地局勢緊繃。北京更是繼5月1日反恐突擊演習後,5月8日晚再度舉行更大規模的反恐防暴演習,特警車,裝甲車、直升機都上陣,陸空齊發。
5月7日,廣州火車站砍人的第二天,上海市公安局舉行實戰演習,300多名公安特警隊員和3架警務直升機進行特警綜合格鬥術、反劫持戰術、空地協同建築物反恐突擊等10個科目的實戰演習。
鄭州警方也於5月7日在高鐵東站舉行了一次反暴恐實戰演練。現場圖片顯示,警方動用了直升機、警犬等多種手段,多名特警、民警荷槍實彈。
5月8日上午,濟南市特警支隊舉行一場反恐演習。5月9日,濟南警方在濟南長途汽車總站舉行實戰演習。
美媒:中國下一場革命可能正到來
25年前的6月4日,中共軍隊血腥鎮壓在北京舉行的要求政治變革的和平公民運動。美國《環球郵報》5月10日報導說,隨著週年接近,一個永恆的問題是,是否中國人民將再次試圖迫使他們的一黨獨裁政府改變。
《環球郵報》報導說,就像25年前達到高潮的緊張多年來一直在累積一樣,中國共產黨似乎在對付另一波廣泛聚集的不滿公民。 中國人權律師,記者和其他知識份子發起的新公民運動,北京顯然感到威脅。這個運動沒有等級,沒有正式會員,任何人同意它的目標都可以成為一名「成員」,增添了政府的恐懼。
(責任編輯:孫芸)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