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年度"民主秀"
03.03.2014
多年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直被视为"橡皮图章"。专家指出,虽然中国政府希望藉由人大会议塑造开放形象,但实际上人大仅代表共产党利益,至今仍无法成为开放的民主论坛。
(德国之声中文网)当中国共产党在上世纪80年代允许世界一窥其年度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时,点燃了人们对于人大会议能发展成为开放的民主论坛的希望。
《基督科学箴言报》在1987年会后写道:"中国政府在过去两周内上演了一出空前演出,以显示其开放性,全国电视播放着一系列记者向高层官员提问的新闻发布会。"
时过境迁20年,情况的改变甚微。而在2008年北京主办奥运会前,《华盛顿邮报》在人大会议中嗅到了"一丝开放"的味道。新闻报道称:"(北京政府)公开了提案供大众评论,而不仅是 橡皮图章投票……比起过去几年明显存在更多新闻发布会" 报道如是写道。"破天荒头一回,多个省级代表的会议对记者开放。"
时至今日,人大会议看似更加开放,实则仅限于外国记者和外交官被允许观看更多场精心筹划的盛大全体会议,并在北京的人民大会堂中聆听省代表们制式化的演说。
悉尼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布朗(Kerry Brown )表示,人大在90年代时曾就三峡议题出现反对意见,但近年来却不是反对政府政策的发声来源。
"人大在政治宣传中重要性更甚以往,但它并没有经历有效的结构性改革,仍旧摆脱不了橡皮图章的名声。"
布朗以去年人大选举习近平为国家主席时为例,当时只有一人投下反对票。
有关民主变革或诸如网络审查及近期打压异议人士的敏感议题,中国广电媒体从未在人大会议时公开报道。
北京政治评论员章立凡表示,全国人大在1954年第一次举行,至今一直是"橡皮图章"会议,"质疑政府的提案从来没有机会被提出"。"有位议员连续七年提出信息自由及'阳光法' (财产申报制度及配套措施),但去年他被高层官员告知不许再次提出这个议案。"
尽管如此,共产党仍大肆宣扬全国人大反映出其"社会主义民主"发展,并称之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中国官方媒体对 "两会"进行铺天盖地的报道。全国人大会议和政协会议被冠以"中国最重要的政治活动"的名号,但多数的中国人对两会并无太多兴趣。
章立凡分析称:"因为一党专政,70%的人大代表是官员和党员。"
"所以人大会议只代表执政党的利益。它不能代表各阶层人民的利益。"
中国问题专家布朗表示,活动人士试图以独立参选人的身份加入地方人大,但近年来越来越难中选。"政府单位对活动人士的策略越发精明,将多数人排除在外。"
中国政府再次部署了数千名警察、维安人员和自愿者,防止异议人士、人权活动分子和上访者在今年的会议期间示威抗议或见到 人大代表。
章立凡表示,他过去几年曾经透过新浪微博与部分人大代表有联系,但他的微博帐号在十八大第三次全体会议结束后的一小时内遭到政府机构全数删除。
来源:德新社 编译:张筠青
责编:任琛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