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Blogger

2017-04-28

Fwd: 安邦,危險了


安邦,危險了

北京新浪網 04-27 14:27

近期,一個刷遍微博和朋友圈的消息是:吳君可能有麻煩了。

吳君,浙江人,安邦保險集團董事長兼CEO。2017年1月10日,榮獲「2016十大經濟年度人物」,可謂風頭甚勁。由此可見,在2016年12月劉士余放出「妖精論」時,說的是寶能和恆大,可沒安邦什麼事。在老百姓印象中,安邦的背景之深,實力之雄,是超乎想像的。

但是最近還是傳的很厲害。尤其是安邦第一重倉股民生銀行,近期走勢是這樣的:

吳君呢?為了表示他「沒事」,4月26日接受了《新京報》的採訪。雖然表面上他說「安邦2.0的戰略重點是養老和醫療」,但明眼人都知道,他想證明他一切都好。

好嗎?從運勢分析,麻煩早就很大了。

吳君,1966年生,溫州農村人。按說本來的背景相當平常,但奇人自有天相,靠著三次婚姻,他實現了人生三次大飛躍。第一次是在溫州平陽縣工商局工作時,娶了當地官員的女兒為妻,然後下海做汽車生意,掙了第一桶金。第二次是娶了一個浙江副省長的女兒為妻,再次把生意做大,做大之後又離婚了。

不過,此時吳君的人生平台已經不一樣了。在結識了一幫頂級高幹子弟之後,第三次婚姻是和總設計師的外孫女。時間:2004年。

各種形容詞和感嘆句,我就不說了。

2004年,也是安邦成立之年。當時吳君投入了初始資金5億元。這些錢並不全是他的,參股的股東,我們不提也罷。到了2016年,安邦的資產已經膨脹為20000多億元。

十二年4000倍,這業績,巴菲特來提鞋都不配。

吳君的業績,固然和他個人的聰明、努力有關,但更重要的,或許和他選擇的三任妻子有關。或者說,這種通過婚姻實現人生跨越的做法,被他玩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

2011年,安邦幹了票大的,蛇吞象收購了成都農商銀行,之後迅速做大已經很龐大的資產規模。從下圖可以看出,2011年時安邦總資產是90億元,2012年是978億,暴漲十倍。

收購成都農商行之後,安邦仍然大踏步前進,之後每年的增速在一倍左右。尤其是2015年,安邦控制的資產規模是2014年的4倍,再一次以爆炸速度飆漲。2016年再增77%,總資產規模達到22479億元。

順便說一句,吳君把安邦做大之後,婚姻上故技重施,和第三任妻子分手了。時間是在2015年之前,很可能是2014年,但絕對在2012年之後。也就是說,安邦蛇吞象吃掉成都農商行時,第三次婚姻仍處於有效狀態。

2014年,吳君的婚姻處於事實上的終止狀態。究竟是正式離婚還是分居,說不清楚。但是就在2014年,第三任妻子從安邦系的股東中徹底退出,其家族迅速和吳君劃清界限。

吳君和第三任妻子家族之間的關係,可想而知。

按照一般人來看,這已經很危險了。不過這好像並沒有影響吳君的運勢,生意照做,安邦前進的速度依舊很快。一個主要原因,大概是雙方都很低調,所以當時知道的人不多。另一個原因,可能是吳君能力確實超強。

但是,安邦如此前進的速度,還是太令人恐怖了。2016年中國GDP的總量是74.4萬億元,安邦控制的資產佔GDP的3%,而且增速比GDP快得多。照此趨勢下去,如果不加遏制,或許不出五年,安邦將成為中國經濟的實際控制者,至少是最大的具體操盤手。

已經不再屬於頂級家族,卻還要把生意越做越大,難道不危險嗎?

阻力,已經越來越大了。

第一個跡象是:作為民生銀行第一大股東,安邦始終不能進入民生董事會,只有獨立董事資格。

雖然從2014年末起,安邦就從二級市場增持民生銀行超過了20%,目前是22%,絕對的第一大股東,但銀監會一直未批複安邦在民生銀行的董事任職資格。最近一次是2017年3月底,仍未批複,原因是對其出資的資金來源存疑。

安邦可以拿下民生不聽話的前行長毛曉峰,但始終不能掌控民生董事會,說明什麼?

毛曉峰,1972年出生,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公共行政管理學碩士,湖南大學管理學博士畢業。曾任共青團中央辦公廳綜合處處長、團中央實業發展中心主任助理,後進入民生銀行,一路快速升至副行長、黨委書記、行長。2015年初「因個人原因」辭職,但始終未能在公眾場合露面,后曝出捲入令某人的貪腐案。

安邦連毛曉峰都敢動,把毛曉峰背後的勢力,恐怕都得罪了吧。所以為了搶奪民生,吳君得罪了又一撥人。

第二個跡象是:安邦在海外的大規模投資,又得罪了另一撥人。這波人更是非同小可。

自2013年起,吳君一直在向國內客戶宣傳,盡量換美元到海外投資。安邦身體力行,言行一致。2015年8月人民幣突然閃貶,吳君出來宣傳說,安邦早就給客戶建議要換美元了,大眾才知道這回事。或許吳君的話顯得非常高瞻遠矚,但是有些人聽了會很不舒服,那就是:吳君早就不看好人民幣匯率了,所以一直在海外大力併購,或者說,拚命向海外轉移資產。

海外收購,一般來說是好事,說明中國走出去了。但問題是:安邦的收購行為太大張旗鼓,金額也特別巨大。這種行為,早在2014年就引起了不安。比如英國《金融時報》2014年10月16日就報導過:當時中國第八大壽險公司安邦保險,近期進行了一系列海外收購,包括當月以19.5億美元收購紐約曼哈頓的華爾道夫酒店,以及收購比利時Fidea保險公司等。但安邦的問題是,其保險業務的盈利較低,很大一部分進行海外收購的資金來自於資本金,這將導致其面臨更大的風險,因而令人擔憂。

也就是說,安邦為了進行海外收購,使用了高槓桿。

立足國內的安邦,必須首先把手裡的人民幣換成美元,然後再在海外收購。所以,安邦首先掏走的是我國的外匯儲備。在外儲節節上升的時候這麼做,好像也沒什麼。但是當外儲從2014年6月達到4萬億美元之後,之後就走上了下降之路。尤其是一度接近3萬億美元。外儲下降早已引起國家的高度重視,但是安邦繼續在海外大力收購,是不是過頭了?

但是安邦一意孤行,2015、2016乃至今年,繼續大肆進行海外收購。主要交易有:

1、2.2億歐元(約合20億元人民幣)收購比利時FIDEA保險公司。

2、2.19億歐元(約合16.3億元人民幣)收購比利時德爾塔·勞埃德銀行(Delta Lloyd)100%股權。

3、約1.1萬億韓元(約10.1億美元,約合63億元人民幣)收購韓國東洋人壽57.5%的控股權。

4、以1.5億歐元(約合10.7億元人民幣)正式收購荷蘭VIVAT保險公司100%股權。

5、以15.9億美元(約合104億元人民幣)收購美國信保人壽。

2015年,安邦還曾試圖以4.1億美元(約合27億元人民幣)收購美國紐約美林金融中心;11.7億美元(約合76億元人民幣)收購英國倫敦Heron大廈等。

經過測算,過去幾年,安邦的海外投資總額將近2000億人民幣。考慮到2016年安邦的盈利是150億元,所以安邦的海外投資,應該比它所有的利潤還要多。

不過,吳君卻不認為安邦動用了外儲。2017年3月底,吳君在博鰲論壇上說:?「我們在國外投資的比例是很小的。而且有一條,安邦用自己的品牌,沒用一分錢外匯,而且我們能夠把外匯輸入進來。」

吳君的理由是「安邦用的是海外的資金,其實國際上的資金成本很低,歐洲基本上是負利率,安邦利用自己的品牌募資,海外一些方面將類似養老金等一些資金給安邦,30年期限的資金成本約為1%」。

那麼,安邦怎麼把外匯引入到國內呢?吳君說:安邦用在歐洲荷蘭等地獲得的低利率資金,買十年期的國開行債,利息約為2.5%。這相當於把外匯引進來。他還表示:「我們的投資到現在全部是盈利的」,「我們的原則是回報率不能低於10%,只要低於10%我們就不投。

實在是太優秀了!

但是,他說的是真的嗎?

就算是真的,安邦如此生猛的速度,吳君如此掙錢的天才,會不會更讓人感到不安呢?

但是1966年出生的吳君,依舊幹勁十足。

實際上,安邦頻繁的海外收購行為,保監會在2016年3月就看不下去了。2016年3月(當時項俊波是保監會主席),安邦一周內接連兩筆海外交易曝光。其一是將以65億美元從美國黑石基金手中接盤策略酒店集團(Strategic Hotels & Resorts),該交易的出讓方黑石基金在2015年12月剛用60億美元收購的這部分資產。交易僅僅過去3個月,安邦便意欲加價5億美元買入。

另一筆是爭奪喜達屋(Starwood)的交易,更具戲劇性。2016年3月14日,安邦與美國私募股權基金J.C. Flowers & Co和春華資本組成財團,向喜達屋酒店及度假酒店國際集團主動提交的非約束性提議,願以每股76美元的現金收購喜達屋所有股票,總耗資需要約128億美元,這個價格較4個月前萬豪收購喜達屋的出價108億美元高出近20億美元。4天之後,安邦進一步增加籌碼,將價格提高到每股78美元,總價格達到132億美元。

保監會對安邦的這兩筆海外併購,明確表示不支持。理由之一是安邦的境外投資,已經碰觸了保監會關於「保險資金境外投資不超過總資產15%」的監管紅線。

連項俊波在時的保監會都不支持了,可見吳君有多激進。

當時和安邦聯手的春華資本的建立者是胡祖六。胡祖六,1963年生,曾任美國高盛投資銀行經濟研究執行董事,1991年至1996年間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官員,先後供職於亞太局、財政事務局和研究局。1996年4月起至今,兼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與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

吳君和這樣的人聯手,讓國內另一派人會不會也很生氣呢?

2017年,安邦的多起海外併購,已經被叫停。

不過,吳君一改過去的低調姿態,最近幾個月的出鏡率大幅上升。

貌似很出彩。但考慮到前面說的種種跡象,怎麼感覺那麼令人不安呢?

從運勢上說,脫離了頂級家族,又和當今紅藍兩軍都不對付,怎麼看都相當危險。

作為普通人,能做的只有一條:遠離安邦系。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