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Blogger

2018-10-07

财新博客——张化桥 2018-10-07 08:22   西方开始厌倦中国


张化桥
2018-10-07 08:22   
  西方开始厌倦中国: 如果咱们实事求是的话,那就有可能发现,西方国家的朝野已经对中国产生了不可掩饰的厌倦。 
  我觉得原因有四: 
  (1)意识形态的差别。它们奉行的是资本主义,而咱们搞的是共产主义。用李玉和的话说,我们是两股道上跑的车。四十年前,咱们刚刚改革开放时,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憧憬是:中国会慢慢变得象他们。但是最近这十多年来他们开始发现,这好象不太现实。当然,东德归入了西德。整个东欧也变了颜色,但是中国不同。 
  (2)在四十年里,中国几亿人脱贫了。中国也确实变成了一个大市场。但是,这个市场不是他们所向往的市场:中国的资本流动,汇率,股市,金融,证券,基金业,保险,石油,石化,港口,航空等行业依然受到高度控制,样样都要多轮审批,准入制度,牌照,国企的比重越来越大,政府管制越来越严,政策朝令夕改,等等。 
  中国多数人认为,出口是好事,进口是坏事;顺差是好事,逆差是坏事;中国人可以随时投资甚至收购外国的企业,但是不能轻易让外国人来占咱家的"便宜";咱们跟外国人做生意,本身就是对他们的恩赐。更离谱的是,很多中国人认为,开放中国的任何行业,都是对外国人的让步,是中国的损失! 
  咱们把产业政策挂在嘴边(鼓励,限制和禁止这个或那个行业),可是,在咱们的不少贸易伙伴的耳朵里,这四个字几乎是下流话! 
  (3)世界处处是中国人。外国的学校里,街道上,商场内,风景区几乎随处可见中国人。当地居民发牢骚,有抗拒,可能也是人之常情。如果咱们动不动就说人家有种族歧视,或者反华,未必都公道。你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中国到处都有那么高比例(注意比例!)的外国人,而且很多人嗓门大,随地乱吐,还随处抽烟,咱们会怎样反弹?中国留学生的推荐信和论文批量造假,很多学生的挥霍以及一年到头的扎堆也使东道国的人民侧目。 
  (4)西方国家开始感到了竞争和威胁。在意识形态完全不同的情况下,他们感到很警惕,特别是咱们有些官员不必要的蛮横在西方媒体大量曝光之后。咱们振兴中华完全正确。可是口号和吹牛并没有帮助。 
  当然,你可以说,西方国家不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吗?当然有,而且十分严重。可是咱们何时自省过吗?你可能会反驳,咱们中国怕谁?也对。咱们地大物博的堂堂大国怕谁? 
  西方国家的朝野确有不少鹰派人物,他们主张跟中国来厉害的。这跟中国也有鹰派一样。不知道什么原因,有人就是喜欢争端,事非,甚至战争。但是,绝大多数老百姓只想过个安稳的日子,但是有可能会被鹰派拖进争端,甚至战争。中国也有动不动就喊口号,砸外国人汽车的 "壮士们"。 

  改革开放以来,几百万中国人移民到了西方国家。试想,以中国的国土之大,咱们有胸怀接纳几百万美国的,或者坦桑尼亚的移民吗?没有。绝对没有!咱们连农村来的民工和其他"低端人士"都容忍不下,还有什么资格批评西方国家的政策? 
  从社会思潮上讲,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厌倦与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总统,以及整个西方世界的右倾风是一致的。它的特点是政策重心内移,强硬对外,抗拒移民,夹杂着一点白人精英主义,民族主义等。当然,这并不是对西方国家过去几十年的自由,民主和平等潮流的全盘否定。它只是钟摆的向右,虽然它可能持续很多年。



https://m.sogou.com/web/uID=9fiJSmV0NtLeeLY8/v=5/type=1/sp=1/ct=181007151144/keyword=%E5%BC%A0%E5%8C%96%E6%A1%A5+%E8%A5%BF%E6%96%B9%E5%BC%80%E5%A7%8B%E5%8E%8C%E5%80%A6%E4%B8%AD%E5%9B%BD/id=fbf66953-ff77-4f38-a152-a1659fe8c8ca/sec=QJmWKPqrL9XKyECcEN9-EA../dp=1/cH=127/cHra=127/tc?pg=webz&clk=1&url=https%3A%2F%2Fsg.weibo.com%2Fuser%2Fzhanghuaqiao%2F4292401599750151&f=0&id=fbf66953-ff77-4f38-a152-a1659fe8c8ca&dp=1&pid=sogou-waps-07b1c04a30f798b5&userGroupId=8&key=%E5%BC%A0%E5%8C%96%E6%A1%A5+%E8%A5%BF%E6%96%B9%E5%BC%80%E5%A7%8B%E5%8E%8C%E5%80%A6%E4%B8%AD%E5%9B%BD&pno=1&g_ut=3&is_per=0&wml=0&w=1347&mcv=67&pcl=209,133&sed=0&ml=14&sct=38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