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墨加贸易新条款 孤立中国?
在上周日美国和加拿大敲定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的修订版后,美墨加贸易协定(USMCA)正式取代前者成为北美贸易新规则。贸易专家近日表示,这份协定中的一项条款规定,如果签署协定的任一成员国和"非市场经济"国家达成自由贸易协议,其它国家就可以退出这个协定来建立自己的贸易协定。作为世界最大的"非市场经济"体系,中国被认为是这项条款的头号目标。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家傲,邀请了美国德州圣托马斯大学国际研究中心助理教授叶耀元,以及加拿大拉瓦尔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苏展,就此举的背景和动机进行了讨论。
记者:为什么特朗普在美墨加协定中添加了限定成员国和非市场经济国家进行贸易谈判的条款?
叶耀元: 他的做法其实是延续了中美贸易战的框架做出的决定,尽量防止加拿大和墨西哥与中国有经济往来。我们现在去看,非市场经济国家在世界上大概只有四五个:朝鲜、中国、越南和古巴。在这些国家里面,谁现在和美国有最大的问题呢?朝鲜的问题其实已经少了很多,存在最大问题的国家其实是中国。所以说,特朗普现在想要把美中贸易战的层级拉高,想要说这不是单纯美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壁垒,同时他要把美国其它的盟友、尤其是和美国有密切经济往来的国家一起拉下去,让它们和美国一起对付中国。
记者:苏教授您有什么补充的吗?
苏展: 我觉得要从两方面看。一方面肯定有特朗普自身的利益考虑。加拿大这两天签了这个协议以后,加拿大人一般的反应就是庆幸和无奈,并不是欢呼。他们认为,加拿大总算没有被这个协议踢出去,但另一方面肯定觉得这是架在脖子上的一把刀的情况下去谈判,那么美国有它的战略和利益的考虑,尤其是中国是唯一可以成为美国竞争对手的国家。
但另一方面,应该承认的是尽管特朗普的目的和手段有问题,但这里面有一个大家越来越需要正视的问题:现在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也讲多边关系。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怎样制定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一套市场规则?
记者:您认为添加这个条款是高明之举吗?
苏展:这个手段可以说是把他的条款的作用给大大降低了。加拿大历来是美国的盟友,但是大家对特朗普这种利用不择手段的(办法)来得到这些东西的话,肯定会影响大家对这些条款重要性的认识。但另一方面,不管怎么说,我觉得特朗普代表的势力不会是美国长期主流的东西。
记者:叶教授,请问您赞同苏教授这样的评价吗?
叶耀元:特朗普的想法还是在针对中国。即便特朗普下一届没有选上,(美国贸易政策)是不是会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改变呢?我倒是存疑的。但不管怎么说,如果我们去观察市场模式的话,假设(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愿意向特朗普低头,美中贸易又回归正常的话,理论上这种牵制市场经济的做法背后的代价是蛮高的。所以,只要跟中国之间的贸易战可以得到缓解的话,这些条款理论上都是不应该存在的。
记者:据报道,特朗普总统希望在经济上孤立中国,防止它利用加拿大和墨西哥作为后门,把产品免关税转销美国。在您看来,中国是否有这样的动机?从贸易规则来看,这样的设想现实吗?
苏展:这个问题就没有绝对的真理了。从中国企业这些年来在中国政府走出去的方针支持下,其实有些企业也认为如果他们在加拿大或者墨西哥设厂的话,就会避免一些大陆市场和美国市场产生摩擦以后带来的冲击。这个考虑肯定是有的。但如果说是中国政府全力以赴支持这样的计划,我可能也不能这么说,最起码我没有这样的证据。
那么剩下的问题就是,如果有些企业为了规避贸易壁垒到加拿大设厂,但(销售)目标是对准美国的话,我觉得在市场经济中,对企业的这种行为进行限制,这本身就是歧视和不公正的。在某种程度上,如果几个当事国都接受的话,我觉得也可以理解。但是一般来说,市场经济讲的公平公正非歧视不能存在这么多条条框框,不能把决定建立在一种假设上面,这很危险。如果说这项条款仅仅是为了(限制中国通过第三国向美国转销商品)的话,我觉得是非常遗憾的。
记者:舆论认为,如果美国和欧盟、日本等盟友的谈判中再次添加这个条款,中国可能会落单。您认为中国政府在政策上会做出怎样的调整?
叶耀元:中国现在必须要抢在美国跟日本和韩国之前(签订贸易协定)—美国和韩国其实之前已经签了,但是这样的条款并没有加上去—但是对于这些东亚国家,他们心里也是两难。因为大部分国家对美国出口都存有依赖性,同时他们又有大量的投资和制造业在中国。所以,我们应该会看到中国的外交政策变得更为激进,尤其是针对传统上与中国有很多市场经济互动的国家。
记者:好的。苏教授,您认为中国政府会如何调整?
苏展:我觉得一方面中国可能要做一些外交工作,但从另一面来看,因为中国现在是个经济大国,在今天这样的局势下,我觉得一定的市场经济改革是必然的,否则麻烦可能会很大。我只能说,但愿中国能够利用这个机会在改革方面做出举动,尤其是国有企业这一块。
您刚才听到的,是本台记者家傲,邀请美国德州圣托马斯大学国际研究中心助理教授叶耀元,以及加拿大拉瓦尔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苏展,就美墨加贸易协定中制约中国的一项条款的背景和动机进行的讨论。
(记者:家傲; 责编:申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