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中文版
中共經濟議程收縮暴露習近平權力裂痕
習近平在3月初的全國人大會議上。
圖片來源:HUANG JINGWEN/XINHUA/ZUMA PRESS去年,中國国家主席習近平似乎所向無敵。而現在,他帶領中國遠離資本主義和西方的行動使中國經濟陷入不確定性,並暴露出他對政權的執掌出現了細微裂痕。
在習近平收緊了對從科技巨頭到房地產開發商等一系列民營企業的控制後,去年年底中國經濟增長急劇放緩,引起了中國決策者的警覺。與此同時,隨著新冠病例的激增,中國嚴格的防控封鎖措施再次加碼,削弱了消費者支出和工廠產出。嚴格防控是習近平新冠危機應對策略的重要一環。
此外,就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幾周前,中國在2月初與俄羅斯達成了一項協議。該協議擴大了中國和西方之間的鴻溝,凸顯出中國在國內和外交政策中實施習近平的議程可能需要付出多高的代價。
中國政府努力維繫與俄羅斯的協議,同時避免與西方關係崩潰,在這一背景下,中國去年第四季度經濟增速從當年年初的18.3%驟降至4%,這讓官員們尤其不安。官員們現在開始談論「政策糾偏」,試圖減輕習近平政策的一些影響。
與此同時,習近平正在為自己的第三個任期做鋪墊。習近平於2012年底首次上台。中共黨內人士表示,習近平將在今年晚些時候的中共全國代表大會上獲得連任,這一點毋庸置疑,原因之一是沒有潛在的接班人選。
不過,從最近黨內的其他一些聲音來看,對於現在是否是追求習近平以毛澤東思想重塑中國的願景的正確時機,存在一定的懷疑態度。
一些高級官員之前暗示,他們擔心與俄羅斯結盟的代價。目前,中國製造商正加緊評估受到西方對俄制裁連帶損害的風險。飆升的大宗商品價格令本已疲於應對全球需求減弱的中國企業倍感壓力。美國已經放話,如果中國的公司和銀行膽敢幫助俄羅斯,美國將毫不猶豫地讓中國吃到苦頭。
2月4日,習近平在北京與俄羅斯總統普丁會面。
圖片來源:ALEKSEY DRUZHININ/KREMLIN/REUTERS倫敦風險預測機構Enodo Economics的首席經濟學家Diana Choyleva表示:「在習近平求穩之際,烏克蘭危機讓他面臨了更為艱巨的國內經濟挑戰。」
上述中俄協議以及中國國內經濟低迷可追溯到同一個源頭,那就是習近平對抗美國並與鄧小平的對外開放政策保持一定距離的做法。再加上美國對華立場愈發強硬,中國與美國及其盟友的關係已處於數十年來的最低谷。
每當有機會挑戰美國領導的世界秩序時,習近平都不會放過,認為政治目標優先於經濟目標。
去年,澳洲向美國靠攏惹惱了習近平,中國隨即對澳洲煤炭實施進口禁令,致使國內電力短缺局面惡化,製造企業被迫暫時關閉工廠。
就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前不久,中國政府同意從俄羅斯進口價值約1,175億美元的石油和天然氣。如今,隨著俄羅斯出售天然氣和石油的難度加大,中國或許能夠重新談判相關條款或獲得折扣,但一些中國官員質疑,在能源價格高企的背景下籤訂此類合同是否明智。
甚至早在烏克蘭危機爆發之前,中國就已經在動用戰略儲備來應對大宗商品價格飆升帶來的通脹。
在今年3月初中國一年一度的兩會期間,習近平試圖增強人們對他所提政策的信心。他在3月6日對兩會代表稱,大國博弈日趨激烈;中國發展仍具有諸多戰略性的有利條件。
就在同一天,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以更為嚴肅的語氣談到了中國面臨的風險。李克強在兩會會議間隙表示,今年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國內發展困難和挑戰增多。
大約在那個時候,國務院高級顧問胡偉的一篇關於習近平親俄政策的文章在網上引發熱議。胡偉在文章中寫道:「中國不能與普丁捆綁在一起,需要儘快切割。」胡偉還寫道:「通過與普丁切割以及放棄中立立場,有助於樹立中國的國際形象,並藉此機會通過各種努力緩和與美國和西方的關係。」這篇文章已經被中國審查部門撤下。
中共黨內人士表示,中國領導人往往試圖展現統一的陣線立場,而現在這種不同的口徑暴露了黨內高層圍繞習近平政策存在矛盾。
周一,一名醫療人員在上海一個因新冠疫情封控的居民區門口。
圖片來源:ALEX PLAVEVSKI/EPA/SHUTTERSTOCK經濟評估
習近平去年動員整個政府支持他打擊資本主義勢力的行動,恢復社會主義的相關原則。這場行動的範圍很廣,從收緊政府對民營部門所收集數據的掌控,到限制國內企業赴海外上市以及針對房地產公司的貸款限制等等。
去年年底,房地產開發商的銷售暴跌幅度比全球金融危機期間還要大。大型科技公司原本有可媲美矽谷的活力氛圍,長期以來一直吸引著中國才華出眾的年輕人,而現在,它們正在大規模裁員。
據了解國務院對主要城市經濟調查情況的人士表示,國務院對相關經濟評估結果感到震驚。
中國政府一位經濟顧問表示,領導層已經預期到某些行業會受到衝擊,但放緩的速度令人吃驚。
去年年底的一次高級別政治會議幾乎等於承認,習近平的經濟運動已經走得太遠了。
政策聲明和對知情人士的採訪顯示,最近幾個月,中國匆忙放鬆了去年的一些措施。
金融監管機構正在放鬆對銀行向房地產開發商和購房者放貸的限制。各政府部門正在肯定對科技公司的支持。地方政府的注意力正在從財富再分配轉向如何扶持企業。
正如一些官員談到最近的政策轉變時所描述的那樣,這一路線調整為其他黨內人物創造了機會,讓他們在習近平長期以來獨掌大權中得以發揮更明顯的作用。
2021年3月,在香港的一個螢幕上展示了搜尋引擎公司百度的上市情況。該公司是去年因政府所謂的反競爭行為而被監管機構處罰的公司之一。
圖片來源:PAUL YEUNG/BLOOMBERG NEWS李克強就是其中一位。中共黨內人士稱,李克強長期受到習近平排擠,他可能會趁習近平面臨經濟壓力之機,在一些關鍵崗位安排更多「自己人」。這些人士說,雖然李克強的總理任期即將結束,但他很可能會留在中共高層內,擔任別的領導職務。
據黨內人士透露,一些中共「元老」最近表示,反對習近平打破既定的領導層接班制的意願。中共「元老」指已退休、但仍在政治討論中有發言權的前国家領導人。他們中包括前總理朱鎔基,他是一位在中國被稱為「朱老闆」的老一輩政治家,也是受西方敬仰的經濟改革人士。朱鎔基曾親自出馬,幫助中國最終在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簡稱WTO)。這些黨內人士稱,朱鎔基私下裡曾對習近平以國有部門為中心的政策提出質疑。
就在幾個月前,習近平對權力的掌控將受到任何方式的質疑仍是不可想像的,不過現在判斷這一挑戰會有多重大還為時過早。從歷史來看,中國總是有能力動員各方,迅速克服經濟挑戰。過去,中國的強力領導人鄧小平和毛澤東也曾受過挫折,此後又重建了牢固的控制權。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沒有回應記者的問題。該辦公室負責處理媒體有關中國高級領導人的詢問。
支持企業
自今年年初以來,各級政府已轉變方向,不再對民營企業進行近乎全方位的整頓。
以国家發改委為首的一些政府機構重申對平台經濟領域公司的支持,比如億萬富翁馬雲(Jack Ma)與人共同創立的電商巨頭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BABA, 9988.HK, 簡稱:阿里巴巴)、企業集團騰訊控股有限公司(Tencent Holdings Ltd., TCEHY, 0700.HK, 簡稱﹕騰訊)和搜尋引擎公司百度(Baidu Inc, 9888.HK)。去年,這些企業都因存在政府有關部門所說的反競爭行為受到嚴厲的監管處罰。
接近国家發改委的人士表示,上述舉動反映出領導層默認管控需要有所放鬆,以便讓這些公司繼續運營,特別是在數字創新領域,同時繼續限制科技巨頭進入放貸等金融領域。
去年,習近平提出了「共同富裕」的口號,目的是更公平地分配財富,這曾讓企業主擔心不得不交出其財富,但現在這個詞已甚少提及。
圖為浙江省杭州市的一家鋼廠。該市是「共同富裕」運動的試驗場。
圖片來源:GENCE FRANCE-PRESSE/GETTY IMAGES在去年12月舉行的制定2022年經濟議程的閉門會議上,習近平甚至似乎承認,經濟增長放緩時進行財富再分配是有難度的。據知情人士透露,習近平對官員們表示,實現共同富裕,要先把蛋糕做大,再把蛋糕分好。
幾個月後,李克強向全國人大作政府工作報告、闡述2022年主要經濟目標時,只有一次提到習近平的共同富裕議程。
習近平整頓經濟的努力尚未告一段落,企業家面臨的壓力也沒有完全消失。
在國內,針對科技行業數據和投資的嚴格規定猶存。為了遵守這些規定,騰訊已在處置自身龐大的投資組合,包括減持在一家新加坡互聯網公司和一家中國電商平台的股份。
目前,中共敦促對任何可能具有破壞性的新政策保持謹慎。去年12月的那次閉門會議結束後不久,習近平的高級顧問韓文秀在一份黨刊上發表文章,總結中國政府今年的經濟議程時說:「各方面要積極推出有利於經濟穩定的政策。」文章稱,應「慎重」出台有收縮效應的政策。
「開放」之辯
上述言論出爐之際,黨內外人士越來越擔憂,中國政府對於鄧小平時代改革開放政策的回退力度過大。
中國社會科學院(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學部委員李揚在今年1月份的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國共產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方針給中國帶來40年的高速增長,不過這句話近幾年說得較少。
圖為去年10月在北京的習近平和李克強。他們過去曾有過不和。
圖片來源:ANDY WONG/ASSOCIATED PRESS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中國受到嚴密監控的社交媒體上大量帖子表達了對俄羅斯的支持,但也有一些帖子對中國政府的外交政策轉變表示擔憂。在3月4日的一篇文章中,知名博主秦全耀譴責了一些民族主義評論者所說的由中國和俄羅斯領導的新世界的說法。
秦全耀寫道,中國擁有改革開放40年帶來的無與倫比的幸福,也擁有全球化帶來的無限利益,所謂的全球新秩序不適合中國國情。
最近,已故中國知名外交官吳建民的一篇文章在中國社交媒體上流傳開來。這篇文章強調了2001年9月11日美國遭受恐怖襲擊後,中共領導層面臨的決定:中國政府應該保持沉默,還是支持美國?
時任中國領導人江澤民在電視上看到了9.11恐怖襲擊的過程,並迅速召開了最高領導層會議。襲擊發生五個小時後,他與時任美國總統小布什(George W. Bush)通了電話,對這一恐怖襲擊事件表示了譴責,向美國政府和人民表示深切慰問,並向死難者家屬致哀。吳建民在文章中指出,這一決定讓中美關係撥雲見日步入坦途,併為中國贏得了多年的發展機遇期。
中國政府沒有譴責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爭,也沒有使用「入侵」一詞。
習近平已偏離鄧小平時代以來前任中國国家領導人遵循的集體決策模式,並將對美國的挑戰作為政策核心。中共黨內任何對此提出質疑的人都可能被稱為叛徒,因為這觸及了中國政府認為的「核心」問題。
對習近平周圍的其他領導人而言,對經濟決策表達關切相對來說比較安全,因為這跟意識形態關係不大。另外,保持經濟的健康發展對於中共維持執政地位的合法性至關重要。
波士頓大學(Boston University)長期觀察中國精英政治的Joseph Fewsmith表示:「地方官員可以就經濟領域的問題表示,'我在政治上忠於你,我也支持你,但有些政策的效果不太好。'」
(更正聲明:本文較早一個版本譯文第五段的表述有誤,習近平於2012年底首次上台,而非「首次擔任国家主席」,特此更正。2022年3月16日。)
Copyright ©2022 Dow Jones & Company,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87990cbe856818d5eddac44c7b1cdeb8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