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記者 習禁評)李強批習提亡黨?親中港媒疑被"他們"整了
勁爆?中共總理示警「國家將亡」狠批習近平施政不當(組圖) - 大陸時政
https://www.secretchina.com/news/b5/2024/03/17/1057763.html
中評社17日深夜網首頁刊出一則重大新聞引發外界關注。示意圖。(圖片來源: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4年3月17日訊】(看中國記者黎小葵綜合報導)立場親共的香港建置派媒體中國評論通訊社(簡稱:中評社)17日深夜網首頁刊出一則重大新聞,標題為《第十四屆全國人大會二會國務院總理李強政府工作報告》,引發國安高度關注。但由於文中批評中共政權貪腐,甚至直言「國家將亡」,且記者署名「習禁評」,文章發刊出不到半小時就消失。情治系統研判中評社官網恐遭駭客入侵,不排除後續還有進一步攻擊行動。
臺灣民視新聞網17日深夜11時20分獨家報導,中評社言論長期親中,但在3月17日深夜卻突然刊出《第十四屆全國人大會二會國務院總理李強政府工作報告》重大新聞,內容更是嚴厲批評中共黨魁習近平的各種不當施政,引發外界側目。
這則新聞內容以李強的工作報告為名,提出四點批評。如下:
一、中共官員貪腐嚴重,搞垮國家財政
過去一年,全面展現中共官員不朽貪腐本領的一年,是我們堅定不移推進國家財政「倒退」的一年。面對嚴峻複雜的國際環境和艱鉅繁重的自我挖坑任務,中共官員以無與倫比的貪婪精神,高效完成了搞垮國家財政的偉大任務。—— 銀行系統危機四伏,數不盡的銀行突然關閉提款,數不清的公務人員遭遇了欠薪的命運,為國家經濟倒退貢獻了巨大的「力量」。
二、外資加速撤離,失業浪潮蔓延
在「清零政策」的持續影響下,加之《反間諜法》等政策的不斷出爐,成功地擾亂了全球供應鏈,有效地擊潰了外商的最後一絲信心。—— 外資企業撤離如潮水。一波又一波的外資企業選擇加速撤離,留下了一地雞毛的中國市場。工廠倒閉,失業人群如潮水般湧現,為社會穩定注入了新的不穩定因素。
三、股市雪崩下跌,亡國徵兆出現
在領導人缺乏經濟管理專業知識、政策頻繁變動的大背景下,中國A股市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雪崩。
—— 市場信心全失,中共企圖出手救市,卻如同杯水車薪,無力回天。這種市場的混亂不堪,被視作國家將亡的徵兆。
四、建商接連暴雷,爛尾房產遍地
政府對市場過度借貸視而不見,導致房地產開發商接連暴雷,違約現象日益嚴重。
—— 人民的夢想破滅。遍地的爛尾樓,成為城市的常態。廣大人民群眾用盡畢生積蓄購房,最終卻換來一個又一個未完工的空架子,悲哀而又無奈。
這則新聞內容以李強的工作報告為名,提出四點批評。(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這篇文章最後,還以李強反諷口吻喊話,「各位代表!面對這一系列的挑戰和困難,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堅定不移地繼續我們的「努力」。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有信心、有能力繼續「推進」我們的事業,無論是向前還是向後,都將是光輝燦爛的一頁。在新的一年裡,讓我們繼續攜手前進,共同書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新篇章!」
由於這篇新聞內容明顯與中評社以往政治立場不符,且記者署名為「習禁評」,加上官網刊出新聞半小時後文章即消失,因此情治單位研判應該是駭客不滿中共權的種種作為,才駭入中國人民可以看見的中評社官網,假借李強工作報告名義發文。
不過,雖然中評社已經刪除此文,但相關內容早已流傳海外網路社交平臺。
根據維基百科,中評社為香港建制派媒體,前身是1998年1月由時任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定名、在香港創立的《中國評論》月刊,2000年獲准在中國公開銷售,標榜大中華地區第一家數字化網路通訊社,於2005年5月在香港註冊成立中評社,6月3日通過中國評論新聞網正式對外發稿,2007年2月8日與臺灣中國時報在北京聯合舉辦「海峽兩岸旅遊可持續發展座談會」,2008年8月中評社還曾派記者隨行採訪馬英九總統首次出訪活動。
中國評論現為一家綜合性網路型新聞出版集團,旗下有中國評論通訊社、中國評論新聞網、中國評論月刊、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等機構。中國評論總部設於香港、北京、廣州,並設有溫哥華分社。中評社還在南臺灣設有辦事處並僱用臺灣人記者。中評社在北京、香港、臺北分別註冊成立,共用中國評論通訊社及中國評論新聞網的名義與平臺。
來源:看中國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