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诒和在台湾
作者:朱学渊
--------------------------------------------------------------------------------
「往事并不如烟」作者访台批中共当权派
章诒和的父亲章伯钧被毛泽东称为「中国第一大右派」。章诒和苦难中曾向父亲章伯钧承诺把文革前后时代的光荣与耻辱记录下来,因此写了《往事并不如烟》这本书。这本书在中国大陆曾一度被禁止发行。日前章诒和首次受邀到台湾访问,批评中国大陆由于「政权所系」,「经济愈开放,意识形态会愈紧缩」,并且表示如果这点没有改变,一切「都是幻想」。
对中华民族充满忧心与无奈
据世界日报报导,章诒和日前应中研院近史所邀请来台,但行事低调,并婉拒媒体采访,只有10 日在近史所档案馆会议室举行一场「五十年来之中国文艺政策」的演讲。她在开场时即表明,希望这场演讲「在这边不会乏味,对那边不要过于刺激」。
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目前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的章诒和,从她熟悉的戏曲来谈论中国大陆的文艺政策。章诒和认为,50 年来中国文艺的发展,在功利化、现代化的导向下,结果就像今天的北京城,「丑陋不堪,惨不忍睹。」章诒和在演讲中,不时情感流露,「中国人太苦了!」「我们这个民族过著什么日子?」「我们为谁而活?」「你怎么做都不够!」充满她的忧心和无奈。
访问期间被问及近年来中国大陆快速发展经济,对文化政策会不会带来正面影响时,章诒和不改敢言本色,她说,中国大陆「经济愈开放,意识形态会愈紧缩」,因为这是「政权所系」;如果这点没有改变,一切「都是幻想」。
作者的苦难历程
作为当年「中国第一大右派」章伯钧的女儿,章诒和与父亲一起承担了历史的重负。在长达十数年的牢狱生涯中,她曾被迫从事掩埋其他尸体的可怕工作。有一次,在风雨交加的荒野中,她几乎决心扑到死去的难友的墓穴里,以死亡来终结邪恶势力所给予她的一切凌辱。但她还是坚韧地活了下来,因为她记得父亲临终前的告诫 ――父亲希望女儿成为时代的见证人,父亲叮嘱女儿把那个时代的光荣与耻辱都记录下来。
据作家杨泽文在一篇评论文章中介绍,在首先被划成右派并定为右派大头目的父亲被撤掉交通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中央主席、民盟中央第一副主席、《光明日报》社长等几个职务后,大学毕业的章诒和亦不能留京而被分配到四川省川剧团,后来以现行反革命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0 年,以至父亲含冤而死时也未能见上最后一面,1978年才被释放回北京。而这时她熟悉而又尊敬的储安平、罗隆基和康同璧母女都已离世了。有的死后连尸骨都找不到,有的死后骨灰都没有留下,有的死后连墓碑都刻不了应刻的字。他们有才、有德、有能,个个心比天高,但命又比纸薄。这一切人为的悲凉与凄惨,都深深地印在了章诒和的脑海中。
杨泽文说,这样一部书,没有作者的那个孤单人生和苦难经历,肯定是写不出来的。但反过来说,即便有过作者类似的人生际遇者,如今又有几个人能像章诒和一样有勇气写下充满沉痛与思考的以史为鉴的真切文字?言下之意,很多作家以进入商海为荣,很少愿意充当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了。
《往事并不如烟》简介
《往事并不如烟》作者章诒和的父亲就是被毛泽东称为「中国第一大右派」的章伯钧。这本书在中国大陆一出版后即受瞩目,中共中央宣传部曾一度下令禁止发行,但是盗版本依然盛行。
章诒和曾向父亲章伯钧承诺把文革前后时代的光荣与耻辱记录下来,因此写了《往事并不如烟》这本书。《往事并不如烟》并非一部完整的回忆录,作者一共写了《正在有情无思间》、《两片落叶,偶尔吹在一起》、《君子之交》、《最后的贵族》、《斯人寂寞》和《一片青山了此身》等6 篇片断式回忆文章,合计20余万字。
除父亲章伯钧和母亲李健生之外,书中主要涉及史良、储安平、张伯驹、潘素、康同璧、罗仪凤、聂绀弩、罗隆基等8 个人。他们都与章伯钧一家有过密切的交往,并曾关注过章诒和的少年成长过程,章诒和则直接或间接地见证了他们曲折的人生命运。
二零零四年年初,遭到大量删节的大陆版本《往事并不如烟》和恢复原貌的香港版本《最后的贵族》的先后出版,章诒和在中国大陆和海外华文世界获得了普遍的声誉,不久前曾获北京独立中文作家笔会第二届自由写作奖。而这两个版本的差异又为后世研究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大陆新闻出版自由提供了典型的范例。
章诒和在答谢辞中表示,近代中国最大的灾难就是对每个人天性与自由的剥夺。章诒和说:现在的情况大有变化。知识分子的生活好了,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但是,另一种情况随之出现―― 很多人对「物」的热烈追求远远超过了对人性之「深」、对生活之「真」的冷静探究。神州大地,美不胜收。但是任何一个人只要怀著人道情怀和苦难意识,就很容易发现美景背后的灾难与不幸。我们似乎正从一种专制中走出,转身又走入另一种专横。
―― 转自《新世纪》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