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在野时论民主自由
     
 
 
 朱学渊  提供    
  
  
  关于民主政治
    
     ◆他们(国民党)以为中国实现民主政治,不是今天的事,而是若干 
      年以后的事,他们希望中国人民知识与教育程度提高到欧美资产阶
      级民主国家那样,再来实现民主政治。其实在民主制度之下才更容
      易教育和训练民众。(《新华日报》1939年 2月 25日)
    
    
     ◆单说英美吧。英美是民主国家。这是人人公认的。英美人民有各种 
      民主权利。为了国际的地位,必须从保障基本的民主权利开步走。
      恐惧是懦夫,疑虑是自私,反对便是倒行。我们再度呼吁:保障人
      民的基本民主权利。(《新华日报》社论1944年 2月 1日)
    
    
     ◆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而努力,所要的自然是真货,不是代用品。化 
      一下妆,当做民主的代用品,方法虽然巧妙,然而和人民的愿望相
      去十万八千里。中国的人民都在睁着眼看:不要拿民主的代用品来
      欺骗我们啊!(《新华日报》1945年 1月 28日)
    
    
     ◆现在是非变不可了!但如何变呢?换句话说我们一切要民主。我们 
      一切制度、政策以及其他种种,都要向着能配合世界转变上去改
      造。(《新华日报》1945年 4月8 日)
    
 
  
  关于党的领导地位 
    
    
     ◆目前推行民主政治,主要关键在于结束一党治国。因为此问题一日 
      不解决,则国事势必包揽于一党之手;才智之士,无从引进;良好
      建议,不能实行。因而所谓民主,无论搬出何种花样,只是空有其
      名而已。(《解放日报》1941年 10月28 日)
    
 
 
  关于新闻自由 
     
    
     ◆这说明英美在战时也还是尊重人民的言论出版等民主自由的。英美 
      两大民主国家采取这些重大措置,正说明英美两国是尊重和重视其
      他党派,和他们所代表的意见和力量的。这种民主团结的精神,是
      值得赞扬和提倡效法的。这是英美的民主精神,也是我国亟应提倡
      和效法的。(《新华日报》1942年 8月29 日)
    
    
     ◆可见民主和言论自由,实在是分不开的。我们应当把民主国先进的 
      好例,作为我们实现民主的榜样。(《新华日报》1944 年4月 19
      日)
    
    
     ◆法西斯的新闻" 理论家"居然公开无耻地鼓吹 "一个党、一个领
       袖、一个报纸"的主张。它们对于 "异己" 的进步报纸,采取各色
      各样的限制、吞并和消灭的办法,如检查稿件、任意删削,威胁读
      者、阻碍推销,派遣特务打入报馆、逐渐攘夺管理权,最后则强迫
      收买,勒令封闭。(《解放日报》1943年 9月1 日)
    
    
    ◆ 只有建立在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的自由与民主选举政府的基础上面,
      才是有力的政治。(《毛泽东答中外记者团》;《解放日报》1944
      年6月 13日)
    
    
    ◆ 现在,假如我们承认战后的世界是一个不可抗而又不可分的民主的
      世界,那么要在这个世界里生存,要在这个世界的国际机构里当一
      个"优秀分子 ",第一就是立刻在实践中尊重" 新闻自由"这种人 
      民的"不可动摇的权利。 "(《新华日报》1944 年10月 9日)
    
    
    ◆ 统制思想,以求安于一尊;箝制言论,以使莫敢予毒,这是中国过
      去专制时代的愚民政策,这是欧洲中古黑暗时代的现象,这是法西
      斯主义的办法,这是促使文化的倒退,决不适于今日民主的世界,
      尤不适于必须力求进步的中国……言论出版的自由,是民主政治的 
      基本要件,没有言论出版的自由便不可能有真正的民主,不民主便
      不能团结统一,不能争取胜利,不能建国,也不能在战后的世界中
      享受永久和平的幸福……新闻自由,是民主的标帜;没有新闻自 
      由,便没有真正的民主。反之,民主自由是新闻自由的基础,没有
      政治的民主而要得到真正的新闻自由,决不可能。(《新华日报》
      1945年 3月31 日)
    
    
    ◆ 要真正做到出版自由,必须彻底废除现行检查办法。(《新华日
      报》1945年 6月26 日)
    
    
    ◆ 作统治者的喉舌,看起来象自由了,但那自由也只限于豪奴、恶仆
      应得的"自由 ",超出范围就是不行的。也就是说你尽可以有吆喝
       奴隶──人民大众的自由,但对主子则必需奉命唯谨的,毕恭毕敬 
      半点也不敢自由。(《新华日报》1946年 9月1 日)
    
 
 
 关于选举 
    
    
    ◆ 要彻底地、充分地、有效地实行普选制,使人民能在实际上,享有
      "普遍 "、" 平等"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则必须如中山先生所 
      说,在选举以前,"保障各地方团体及人民有选举之自由,有提出 
      议案及宣传、讨论之自由。"也就是 "确定人民有集会、结社、言
      论、出版的完全自由权。"否则,所谓选举权,仍不过是纸上的权 
      利罢了。(《新华日报》1944年 2月2 日)
  
   [END]